一、为什么是豆瓣?
2005年,豆瓣创始人阿北在北京豆瓣胡同的星巴克写下第一串代码;此后,豆瓣又陆续推出了音乐和电影。
截至2019年第二季度,豆瓣注册用户1.96亿,豆瓣电影月活用户为1亿,豆瓣评分几乎成了衡量作品优劣的唯一标准。
随后,豆瓣小组的诞生又成为豆瓣一重量级产品,如今豆瓣已有超过60万个小组;其中以八组、抠组、哈组为主要代表,UGC内容甚至经常上微博热搜,逐渐出圈的豆瓣小组为豆瓣带来新流量。
除了流量大,豆瓣的百度权重也很高,权重9,仅次于淘宝(没想到吧);这意味着豆瓣上发布的文章可以在百度搜索结果里有个靠前的位置,相当于在豆瓣引流能帮你省好大一笔广告费。
除了这些,吸引引流er蜂拥而至的还有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豆瓣对于UGC内容的筛选相对其他平台宽松。
在其他内容平台上,一般会通过算法来判断一个内容能获得多大的曝光;比如微博会根据账号权重、点赞评论等维度来判断,知乎会先给少量曝光再根据互动量判断能否增加曝光。
而在豆瓣,这里以豆瓣小组为例,豆瓣小组根据用户发帖时间和最新评论时间作为帖子是否靠前的依据(后文也会提到具体的案例)。
正是宽松的内容筛选机制,让豆瓣成了流量捕食者青睐的对象。
二、豆瓣引流常见套路
一般豆瓣引流er有两类,一类是要做产品低成本冷启动的,一类是微商。
做产品冷启动引流的人一般去对应的兴趣小组找种子用户,比如母婴APP就会去育儿小组;微商引流的方式则更为丰富,找代理找卖家,可以投放引流钩子的地方也相对更多。
接下来具体分享几个常见的引流套路。
1. 招兼职引流
很多人一想到找工作会去某8同城、某勾,但是想找兼职/副业却鲜有地方可去。
于是无所不能的豆瓣小组就孕育出了一个个兼职小组,比如55万人的【豆瓣稿费银行】;很多小组的初衷是让豆友(豆瓣用户统称“豆友”)找到副业,但发展到后面画风却逐渐跑偏。
随便搜索一个兼职小组,往下滑几条就能看到好几个写着“日赚几百”“月入几万”,也不告诉你具体做什么就让你加微信。
如果评论里问具体做什么,对方不会正面告诉你(像是个几个亿的大生意),只让你豆邮(豆邮:豆瓣的私信工具)私聊。
如果你遇到这类贴,基本可以判断不是正经招兼职的,而是引流贴。
甚至有的帖子会说自己月入十几万,我稍微算了下,折合年收入就是几百万。哇,有这么赚钱的副业为什么要分享出来给大家知道,赚几百万的人亲自在小组里招兼职想想也是蛮不可思议的。
但还是会有人去加对方的微信,这就是豆瓣小组的神奇之处,发帖人利用兼职组里的精准流量,通过放大收益的方式刺激赚钱欲望,提升引流转化率。
而这部分被引流过去的豆友们,运气好的可能只是遇到了招代理的微商,对方通过朋友圈刷屏代理收入截图,嘿,还真能转化成代理;还有部分运气不好的,可能遇到的就是真骗子(兼职有风险,豆友需谨慎)。
2. 免费送资料
这种套路在垂直类兴趣小组里用的比较多,比如考研、漫画、育儿这类小组。
发帖者会先发一张某云盘截图,暗示自己有最全的资料,同时说可以免费分享,但要加微信才能领取;因为有的小组规定帖子里不能放外链,发帖者也会把这个当做加微信才能发的理由,消除别人的戒心。
上图里的“先豆后私”也是个小技巧,因为小组会根据回帖时间进行排序,最近被回帖的帖子靠前展示;所以很多引流er会让想要资源的人先回帖再找自己领取,让他们帮自己顶帖(一鱼两吃哦)。
当然也会有不想加微信的人,毕竟对于陌生人加微信还是有戒心的。
为了打消这部分人的顾虑,引流er会在评论区直接留下资料链接,打开链接就会发现里面的资料都只能看一半,想要完整版还是要加微信。
不得不说这样做加微信的转化率会比前面说的方式高很多,毕竟已经看了一半了信任感有了,确认你确实有资源,那就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