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了!活了!
大庆“金融活水”流动起来了
截至目前
大庆产业金融服务平台
已帮企业撮合解决融资需求超8.67亿元
而此前
该平台已获得了省政府高度肯定
并在全省推广
“一个平台,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小微受益。”市金融办金融信用信息监测中心主任赵帅告诉记者,平台之所以被“点赞”,是因为解决了银企信息不对称问题,利用“淘宝”模式让更多的金融活水快捷注入到实体经济中。
平台上找资金
多走“网路”少跑“马路”
到平台融资像逛“淘宝”般便捷。在大庆产业金融服务平台,想融资的企业只需在线上选择产品种类、担保方式、融资渠道,填写融资金额和期限,确认后点击“搜索”,平台就会立刻跳出“量身定制”的银行贷款产品。
据了解,大庆产业金融服务平台于2016年开始建设,由市政府主导,高新区、市金融办、人民银行大庆市中心支行、大庆银保监分局等多方参与,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金融科技手段,打造出产融充分结合、资金供需双方高效对接的“金融超市”。
“平台已入驻金融机构22家,上线金融产品117个。注册企业2403家,其中中小企业、个体户占大部分。”据赵帅介绍,平台面向全市企业开放,企业有需求,符合条件便可在线上与金融机构进行对接。
黑龙江省天天鲜菜业有限公司是我市首家注册经营蔬菜、水果、粮、油、干调、冷鲜肉、禽类、水产品、海产品、豆制品、奶制品及其速冻食品生产与销售的专业化公司。近年经营及纳税状况良好,但前段时间因疫情原因资金周转困难,在平台上提交了贷款申请。
“经过线上匹配、对接,三天内就拿到了建设银行的信用贷款90.1万元。不用费心跑各大银行找贷款产品,只需通过网络就能选到合适的,非常便捷!”公司总经理张勇说。
服务体系“贴心”
从“贷款难”到“不抵押也能贷”
疫情发生以来,我市有1700多家企业像黑龙江省天天鲜菜业有限公司一样,没有抵押物,却获得了信用贷款。
从以前的“贷款难”到现在的“不抵押也能贷”,背后的变化源于平台打造“用数据换信用、用信用换信贷”的特殊运行机制。
“中小企业融资难,主要难在信息不对称。”业内人士介绍,在海量的需求面前,金融机构往往抓大放小,所以好的中小企业常因难以提供抵押而得不到金融的支撑。
为打破这种困局,“平台与市政务数据资源中心、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系统接通,归集工信、科技、市场监管、政府采购等政务数据;与邮储银行总行实现系统直连,沉淀金融数据;此外,接通万德、天眼查、启信宝等大型商业数据库……”赵帅告诉记者,通过这些数据库可以形成一张“立体画像”,企业经营健康与否一目了然,为银行信贷投放提供行业分析参考。
随着平台的不断完善,企业可通过电脑端、APP以及微信公众号,获得智能融资匹配、线上融资对接、政策查询解读,以及财务顾问、税务规划、法律咨询等服务,提高申贷成功率。此外,平台还上线了“庆融易信供应链金融服务子平台”,这是东北三省唯一一个以区块链为底层技术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使得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可用应收账款作为质押向银行申请贷款。
如此,增加了对金融机构和企业的吸引力。
线上免费对接
真金白银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登录平台,可见“油城‘战疫’政金联合”大大的页面。轻点鼠标,企业融资需求调查问卷、疫情期间金融产品等栏目映入眼帘。
疫情发生以来,平台充分发挥线上无接触的优势,为银企主动免费提供融资对接服务,获得不少好评。数据是最直观的体现,据统计,与一月初相比,平台新增金融机构13家,金融产品多了72个,注册企业增长5倍。
为助力企业复工复产,平台开通企业融资需求快速申报通道,收集了企业新增贷款需求105家、7.2亿元,需要展期续贷的30家、5.1亿元;开发稳企稳岗基金专项申报功能,邀请大庆纳入省里名单的企业到平台注册,帮助企业快速申报、银企高效对接、贷款跟踪管理,提高政策申报、贷款落地的效率和成功率。
此外,开展线上融资对接,与高新城投、龙油石化两家核心企业达成合作,为上游配套企业落实融资超2000万元;采取视频会、电话会等方式,组织40多场线上银企对接会,银行初筛成功率85%,与30多家企业达成1.5亿元融资意向。
近期,市总工会联合市金融办,还将通过平台对获得稳企稳岗贷款的民营及小微企业,贷款100万以内部分给予3%的贴息支持。“下一步,平台将继续整合信息资源、丰富功能、健全征信体系,持续扩大企业服务覆盖面。”赵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