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过工贸一体和纯贸易公司,完全赞同老哥的分析!
兰博万•6 天前
工厂性质的,一年稳定赚那些钱,自然对电商运营方面投入小,大部分都是有投机性质的,可行再加大投入。。。
•6 天前
脱离原来的经验逻辑,重新学习电商的规则和业务模型,大部分老板都达不到这种认知,能有这种认知的老板会走产品+品牌的道路。
网恋被骗300块•3 天前
分析得挺到位的,很多工贸一体的老板都是抱着试水的态度去开展C端业务,对实际业务逻辑并不是很清楚,所以才导致很多这种不懂运营的现象。
•3 天前
认识几个工厂老板也是这样,b端不愿抛下,c端不舍得出钱。
匿名用户
赞同来自:、、
思维差异蛮大的。待过工贸一体也待过纯跨境,整体来说工贸一体的产品做起来难度更大。纯跨境的老板大多数懂打配合。推产品虽然累,但是老板会在各方面给予支持,也能理解这些操作。
1.工贸一体的老板重心始终是在工厂上面的,产品推广这些预算很少几乎等于没有,舍不得在这方面花钱。
2.对产品迷之自信,产品在卖了很长时间后发现真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很多顾客反馈的都是差不多的问题,反馈给老板那边不管多少次几乎都不会改,一条链接好不容易推上去,几乎都是因为这些不愿意改进的地方烂完了。
3.这个是跟着上面那条,对自己的产品真的很自信,一直和同类竞品大麦对标,但是没考虑过大麦对产品不断的改进,他们的售后处理情况,大麦在推广上所花的时间和钱。
4.沟通真的很恼火,不管产品本身出现什么问题,即使运营反馈了那也是运营的问题,和工厂那边没有关系。
纯跨境更适合想多赚点钱的,提升业务水平的,工贸的适合佛系一点,不然工作着很气人。(因人而异,这只是我遇到的情况)
•3 天前
真的,我上家公司的老板就是这个问题,对产品蜜汁自信,非得跟大卖对标。
牛奶咖啡芝士•4 天前
怀疑你在说我老板,笑死。
葶苈子•2 天前
和我之前做的工贸一体面对的情况一模一样…..
抱抱大蘑菇-亚马逊小卖家
赞同来自:月有圆缺、
我给当地企业做过代运营,接触过一些工贸一体的老板,大体来说,分两种:
第一种就是年级偏大,干了这块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了,有稳定的社会地位及财富。他们对跨境电商,多半是玩票的心态,当个补充搞一下。
这种老板一般很难沟通,首先他们对自己的产品迷之自信,比如我接触过的一个老板,厂子不小,也给过很多大牌做代工,但是自己上架的时候,就非要把自己的产品定价比那个大牌还要高。问其原因,就说是做工更好,好在哪,又说不出来。
同时,因为他们常年接大单,开拓客户,对接客户这种经营思路养成的习惯。你让他们去开发新品,优化店铺等,他们是不懂的,到时候多半会找一个同样不懂的人负责。最后这个项目肯定就是不了了之。
另一种就是年纪偏年轻的,就比如我们现在合作的几个企业,老板都是85年上下的。有创新能力,有格局。并且规模没有那么大,事业及品牌处于一个上升期。他们更看重的是产品的创新跟新渠道的开发,并且有很强的学习能力。这种企业只要沟通了解到位,很快就能把产品做到一个比较不错的程度。
匿名用户
赞同来自:、星辰大海在哪、、amz福林、小萌新AvFun更多 »
不知道是不是所有工贸一体的老板都这样,反正我以后是不想再找这种类型公司了哈哈
1. 蜜汁自信。自带研发团队,以为自己的产品天下无敌,竞对正儿八经的科技公司各种瞧不起人家,研发这块一直跟在人家屁股后面走。
2. 摇摆不定。方案隔天一变,本来落实下来的事情改来改去,下面的人围着他转累死累活的,最后要么事没做成要么不了了之。
3. 瞧不起C端。我B端业务做这么大,这么多客户选择我们产品,搞C端岂不轻轻松松的?
4. 格局小。工厂优势一点没体现出来,几款给客户做的公模款让所有运营同时上架,一点差异化都没有,几年了也没做产品升级,卷死完事。
5. 难沟通,一言堂。开会各种PPT汇报,讨论一圈最后还是听他的,说了等于没说。
匿名用户
赞同来自:芝芝知了、、野子、燕子呢喃、
不能一概而论吧,在深圳的时候,老板是懂运营的,有些分享课更是老板去外面学习了之后再开会分享给运营的,但是在底薪、提成和其他福利上扣扣嗖嗖的,我朋友和我相当3年以上的运营经验和能力基本底薪都过万,前司低了2 3千,提成更不用说了。老板还不断不断的给你画大饼,主管没有实权,升职加薪全都说不了话。运营补货还得老板亲自过目。
我回了老家进了工贸一体的公司,老板很大方,给的薪资跟深圳相当,比较看中我在深圳的能力和经验,中午包餐,朝九晚五,展会出差公司全报销。在家没有房租水电,早餐晚餐也是家人做好的,除了平时奶茶咖啡网上买点东西,几乎没啥花销了,剩下的钱我随便去旅游、看演唱会,别提多舒服了。
匿名用户
赞同来自:小白不是姓白、、、野子、抱走小野猪
在两种企业都上过班,目前还是认为工贸一体的可能会更好一点。
1- 纯电商模式- 产品改进慢,有些痛点问题没法快速改进。工厂有大单之后出货速度慢,可能从答应的35天增加到60天,80天,导致断货。而且得看公司和工厂是否能谈妥,之前碰到过一个产品,大概在半年多时间内公司换三个工厂,每个工厂的产品只有一点小区别,但是得重新改图,很麻烦,而且也容易断货,最后产品寄了。
2- 工贸一体公司,老板确实蜜汁自信,无法沟通,同样的产品,非得跟大牌比,并且价格还要跟大牌一样,比类目中大部分产品贵。问原因也是做工更好,或者材料更好。结果做了快两年亚马逊,整体上了大概20款产品,50~70多个SKU,结果每个产品,每个站点,每天就4~5单。但是工作确实舒服,老板不太管,天天摸鱼。
墨菲说的-深圳一代
赞同来自:、起名真的烦、
不要想这么多,很多工贸一体的工厂转型是迫于生计,B端和国内销量下滑,营收不理想要留住工人维持体量,在外贸前景差的时候他能走的路不多。
其一是做AMZ等一些C端供应链,体量一大一般都要给客户提供长期的账期和代工服务就意味着做深入捆绑,也容易被套住。其二就剩一条自己做C端扩大销路,如果工厂没下决心看不上这点蚊子肉,就当忽略。但这两年了解到的工贸一体多数是为了转型求生存,同时也为了掌握主动积极走出去。
惟手熟尔•3 天前
工厂做亚马逊一般并不是想创造主收渠道,更多是想吸引更多B端订单和清库存,至于做起来,那是顺带的目标
赞同来自:、、木木她爹
一般说起工贸一体都是指工厂转型做贸易,电商,一般不看好,赚钱模式和思维都是偏向工厂固有的模式,市场敏感度和反应速度都跟不上节奏;纯电商模式呢,又完全是找工厂拿货,成本控制,产品供应,产品改进等难度较大;另一种由纯电商转型的工贸一体,前期电商主导,工厂生产完全配合电商,做垂直品类,完美解决前面两种的问题。
木木她爹•3 天前
合理,C端推动,纯为线上电商服务的工贸一体公司是值得合作的。
不爱说话的小菜鸡-一个做真人测评的亚马逊运营
赞同来自:、项链戴两条、LIn小小麦、赤橙黄在努力、浅笑喵喵更多 »
真实体验:
工贸一体的老板普遍格局比单贸易公司的的格局小,只要你做起来了,就想法设法降提成。尤其是带点自主研发的,对自己的产品更是迷之自信, 卖的好就是产品的功劳,和运营没有半毛钱关系;卖的不好就是运营的能力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