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本文将为大家带来的内容是:如何打爆一款单品
在之前我必须先提醒大家,每家公司、每一个产品的经营理念都不一样,所在阶段也不一样,所以每一家公司在使用流量之前,一定遵从商业第一的原则,就是要看看我的产品、我的品类适不适合打爆品?
举个例子,有些公司所在的品类适合广告快速引流,有些公司所在的品类,本身流水不高,而且管理者希望每一步都能获得比较好的盈利,那么就要考虑一下,是否有必要去打爆品,包括打完爆品之后,我们是否能够维护起来,因为有的类目打上去之后还会有高昂的维护成本,反而拉长了回本周期。
所以我建议,大家一定要思考产品优势是什么,品类有没有机会。
如果我们这个品类的市场规模就是100万美金,我现在已经做到两三万美金了,如果我猛加广告上去,虽然短时间能获得了市场份额的增长,但是这个举动不是必要的。
原因在于,如果市场规模不大,卖家很少,竞争对手也很少,一下子猛冲上去,很可能利润并不是很多,反而拉长了整体的回本周期。
所以我的理念一定是先考虑一家公司的经营情况,再考虑到是否要用到广告技巧,即使用到广告技巧,也需要满足了这四个要素,才能够打造爆品。
铺垫完了之后,我们确定这款产品,包括所在的品类的确适合做爆品,那么如何推出这款爆品,我拆解为五类。
如何推出爆品
1、选对产品,确认产品的竞争力。
这一点非常关键。有的现场的来宾可能没有做过电商,我先讲一下ACoS投资回报。
ACoS可以理解为广告的投资占比,ACoS越高,意味着产生的销售额就需要越大的花费。假设我们的市场带来出来的总销售额是100万美金,10%的ACoS意味着我要花掉10万美金,所以正常情况下,这个数值越低越好一点。
另外要注意的是,我们疯狂拉升客户订单的时候,我们的ACoS基本是稳定的,而不是说我销量冲上去,反而要花更多的钱,反而把整个盘子做成了亏损。所以第一个是要选对产品,非常关键。如何选对产品?第一要洞察产品特性。
举个例子,我现在要生产一款沙发或者生产一个家具,无论这个沙发的差异化做到多少,平台里面买沙发的人的比例是固定的。
这决定于什么呢?如果我是一个卖家,我第一个月已经做到不错的增长,比如从10万做到20万美元,但是当我往40万、50万美元冲击的时候,尽管我的资源是丰富的,但是我也要思考一下我的这款产品在亚马逊的流量结构和品类里面,真的有那么多受众吗?
浙江有一些非常不错的供应链,产品对标中高端,我们到底要增长多少是合适的?这个首先要看清楚。不然我们相当于砸广告去教育市场,肯定会让我们的投资回报率下降。
这里可以教大家一个方法。举个例子,现在我们在不同的小类排名里做到五六十名了,现在我想往二三十名走。
第一种判断方法,我们可以判断在这个品类往前走的时候,不同产品的一些属性和它的流量占比又是多少?这个很关键。
如果我是卖智能手机的,已经卖出1万台了,现在想冲击2万到3万台,我希望打广告来实现。这里面的问题是什么?如果我的手机是一个平价款,它的确符合你的需求,我想各位就会购买。
虽然都是智能手机,但是折叠屏这种属性的需求占比是不高的。这时候我们就要去理性思考这款产品是否适合猛增量,这个时候或许做稳步增长更合适。
所以我们要从产品本身流量属性来思考,我们是否选对了产品,再去做增量。
第二,洞察胜率和成本。
如果我们是做电商后台,客户都来自于亚马逊,可以看到某款产品在小类目的不同位置,对于这个属性本身有比较高的转化率到底有多少。转化率为什么重要?因为经常有卖家说,我引流了之后有流量没利润。但是我不引流,一个订单都没有。纠结的根本在于这款产品的综合竞争优势,这个是通过产品的转化率来体现的。
你可以理解为,如果我们把不同类目里面不同转化能力的区间计算出来,就会发现,当我们想做到在这个品类里面比较靠后的位置的时候,可能很多都有优势,但是如果你到非常头部,你的转化率优势就会下降了,就会需要我们投入大量的广告流量来维护,所以它也不适合。
第三,做长期价值思考。
在天时地利人和的情况下,我们觉得我们的产品也合适了,也有一定的市场份额了,想要往前走,这时候就要从长远价值来思考这件事情。
举个例子,在这个小小的品类里面,如何去判断是否需要加大广告的投入。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个事情,如果做爆品需要广告做引流,比如这个产品、这个类目,是否需要用广告做引流呢?这就是我们需要思考的。
举个例子,做到了小类非常靠前的情况下,可以看到大部分产品是同质化的,同质化的产品一般受什么影响呢?评价、评论。因为评价跟决定了消费者对你的信任。
如果做到小类非常靠前了,我们是否适合加大广告?是否适合打爆品?广告的确能够增大市场份额,但是在这个类目里是否有长期价值?这是大家需要思考的。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在产品同质化非常严重之后,产品会受到价格的影响。举个例子,现在第五名已经有6000多个评论了,我想往第一、第二名走,虽然广告能够砸上去,但是因为是同质化产品,竞争对手一旦降价,对我们的整体销量影响更大。
所以这个时候就会出现一个死循环——我们花了很大的广告费,冲上了小类非常靠前的排名,希望冲上去之后可以减少整体的广告投入,但是发现这个时候这个订单收到竞争对手的价格所影响,所以它没有任何的沉淀价值。所以长期来说,它也不适合做大翻量。
第四、合理预期,匹配对应的预算
很多公司会说我想要做多少的量,但是很多公司没有算好经济总帐。
举个例子,一家电商公司能不能存活,往往不取决于有没有AI或者大数据技术,而是取决于有没有理解经营本身,就是我的利润率是多少,长期回报是多少,流水是多少,帐上现金是多少。
所以合理的预期很关键。比如有的老板说我今年要翻50%、60%,这时候怎么去评估他所需要的预算呢?
我们如果有一款产品50个点击就能够出一单,是2%的转化率。有的老板说,既然我的产品转化率是50个点击能出一单,2%的转化率,50个点击不出单或者60个点击不出单,这时候他就预估整个推广成本也是不合理的。
像义乌的鞋服,宁波的家具,转化率一旦低,需要的点击样本就越多,所以评估多少预算也是关键。在这个例子里面,虽然产品转化率是2%,但真正按照数学来算,2%能够出一单,需要的不是50个点击,第一单出现的其实是150个点击。因为时间原因,后面我简单讲一讲。
所以一定要学会算目标订单量。比如我们的目标单量X样本置信度XCPA。有了这个之后,每一个企业经营主就能知道产品做到多少量的时候,大概需要多少投入,你就容易算这个经济总帐,再看你的盘面能不能支撑。
第五、熟悉类目,做好投放优先级
不同的类目有不同的流量结构,有的类目流量比较丰富,就不需要花很大的预算投入到头部的关键词上,可以考虑一些中尾部的流量。如果我们的产品流量集中于头部产品或头部关键词,这时候我们不依赖任何的中大词就很难推上去。
这就要求我们理解流量结构流量分散时,考虑长尾流量;流量集中时,考虑中大词。选择流量入口也很关键:
一是相关性。要看流量本身跟我是否相关。
二是流量大小。如果我在一个品类里面流量不是很大,我投了这些流量之后,虽然我的广告能够提升,但是因为它的总流量不大,很难获得更大的自然流量,反而会推高广告的投入占比。
三是排名。排名越靠前,越需要跟头部的产品PK。
四是产品的单调性。如果我的产品都是一样的,我流量冲上去了之后,只要评论有优势、价格有优势,就能够产生更多的自然转化。但如果单调性偏弱,猛打广告到头部位置,也不一定有很多人选你,这时候只会盲目推高广告占比。
如果我是一个中小卖家,我想入场尝试,我会尝试流量比较分散的类目,这样他对于广告依赖也没有那么多。
最后放一个广告的增量案例希望可以鼓励到大家好好投广告。
非常感谢大家的阅读。
赞助商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