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收好您的
申报指南
为顺应跨境电商发展,提升海关管理效能促进行业协同共治,自2023年2月10日起全国海关开展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商品条码应用推广工作。
“商品条码”集编码、印刷、识别、数据采集和处理等功能于一身,应用“商品条码”可以在交易和运输环节提升效率,增加消费者的信赖度。根据发码机构和用途的不同,全球存在多种体系的“商品条码”,而海关目前推广应用的GTIN(全球贸易项目代码)正是零售领域使用最广泛的“商品识别码”。合规申报商品条码不仅有助于企业提升申报准确率,加快通关速度,还能在入库理货环节大大提高商品识别效率,有效降低库存成本,真正做到“省心卖”。
“商品条码”是什么
01
part1
“商品条码”(GTIN)就是我们常说的条形码,它是由一组规则排列的条、空及其对应代码组成,表示商品代码的条码符号,主要用于零售商品、储运包装商品、物流单元、参与方位置等的代码与条码标识。通俗来讲,商品条码相当于产品身份证,它能够保证每一家企业的每一类商品项目的编码在全球范围唯一且通用。
GTIN编码采用分段管理、分段赋码的管理模式,主要由8-14位阿拉伯数字组成,一般用在零售商品包装上。受国际物品编码组织发展历史、适用范围和实际需要等因素影响,GTIN编码同时存在8位、12位、13位、14位四种编码规则,并具备一定的对应和转换关系。其中较为常见的是13位编码。
13位编码由13个数字和一些黑色条纹组成,13位数字又可分为前缀码、包含前缀码的厂商识别代码、产品项目代码和校验码。具体样式,如下图示意:
前缀码:用来标识国家或地区的代码,赋码权在国际物品编码协会。
厂商识别代码:赋权在各个国家或地区的物品编码组织,中国是由国家物品编码中心赋予制造厂商代码。
产品项目代码:用来标识商品的代码,赋码权由产品生产企业自己行使。
校验码:用来校验商品条码中左起第1—12数字代码的正确性。
跨境电商企业
如何申报商品条码
02
part2
从事跨境电商零售进口业务的企业应按照《关于修订跨境电子商务统一版信息化系统企业接入报文规范的公告》(海关总署公告2018年第113号)中附件1《海关跨境统一版系统企业对接报文规范(试行)》的要求,准确填报进口清单表体“条码”信息。
“条码”的描述如表:
11 具体要求:
11申报流程:
1.具备条码申报条件的,准确规范申报进口清单表体“条码”信息。电子商务企业或其代理人可通过一体化网上办事服务平台的“跨境电子商务”功能进行录入,在清单表体信息中正确输入“条码”即可。
2.“单一窗口”进行逻辑校验并提示。为帮助企业提高申报规范效率,“单一窗口”实时对申报清单中商品条码(GTIN)信息进行逻辑性校验,对不规范的数据在报文回执中予以提示。
❎ 常见“条码”字段申报不符合报文规范情况如下:
(1)在正确的商品条码后添加后缀,如:
(2)实际没有条码的商品却填报了企业内部自编码。当商品不存在条码时,“条码”字段应填“无”。
(3)填为料件号、企业SKU号等。注意:料件号、企业SKU号不属于商品条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