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发展迅速,一些互联网行业资深人士早早就提出了观点——百度李彦宏于2011年首次提出“互联网思维”。这也是这种思维模式第一次在大众认知中出现,并开始了逐渐被行业和公众认识的过程。
互联网行业随即展开了大讨论,更多的互联网企业家加入了推动互联网思维演进的大军,腾讯、小米创始人等诸多企业家都积极地将企业融入互联网思维,并运用互联网思维对公司运营模式和产品传播方式进行改良,公司业绩和个人财富实现了爆发式增长。
李、马多次占据福布斯中国富豪榜前三的位置,打破了房地产企业CEO占据福布斯中国富豪榜头部位置的历史。有先锋者,就有后来人。在互联网企业成功的感召和市场红利的推动下,饿了么、美团、拼多多这样的餐饮、消费品和短视频平台的急速兴起,创造了一个个财富神话。
一、时代的变化
很多企业的创始人依靠一套完整的互联网运营模式,实现了从籍籍无名到声名鹊起再到直登顶峰的多级跳,无疑就是互联网思维极致运用的典范。互联网的蓬勃发展让市场竞争愈演愈烈,给传统行业带来各种各样的冲击。
同时,各行各业产品的严重同质化也使得诸多企业艰难前行。在这样的未来前景下,有远见的传统行业纷纷选择与互联网结合并进行转型。但是就现在来看,诸多传统企业并未意识到品牌的重要性,也不懂得制定更适合本企业的经营策略,因此制定出适合品牌的传播方式以寻求生存之路和立足于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互联网时代这也让“老干妈”这个1984年诞生的传统品牌陷入了困境。网络环境下的欠缺品牌影响力、产品品控等问题都让“老干妈”逐渐失去了市场竞争力,市场份额的降低,也不得不让“老干妈”迈向海外的脚步放缓。
作为众多传统品牌的典型,当传统品牌在传播方式和传播过程中遇到了瓶颈,如若不能及时应对,不能带来更好的收益是一方面,在互联网发展的巨浪中被吞噬才更为无情。“老干妈”在发展到如今,始终坚持不融资、不上市,但市场竞争已经进入白热化,几乎所有同类品牌都推出了和“老干妈”主打产品类似的商品。
要想塑造一个好的品牌,就必须尽可能地包装和推广品牌,而“老干妈”不打广告,却赢得了广大的消费者信赖,值得我们思考。作为“老干妈”销量第一的辣椒酱产品,风味豆豉油辣椒在市场上没有一款其他家的产品能够与之匹敌。
这主要是因为,豆豉是一种特殊的发酵产物,味道很好,在很多餐厅里和菜肴烹饪里都有使用,不是别的公司不愿意做,而是他们做不到“老干妈”的口味。老干妈将辣味和香味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让大部分的消费者都能接受,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常吃不腻的原因。
老干妈的特色和稳定性,在餐饮渠道中得到了强有力的支持。以其为基础的菜肴,在许多餐馆和餐馆中都能看到,不少公司都在尝试着推出新的产品与“老干妈”抗衡,但是,餐饮公司对产品的口味要求更高,不断尝试看似更新的调料,却无法维持原有口味。而使用“老干妈”却不会有这种问题。
二、老干妈的短板
作为佐餐辣酱,“老干妈”的强大之处在于,能够稳稳地抓住各大饭店这一巨大的市场,使其产品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老干妈”特立独行的几个强力策略,比如:先付款,后交货,现款现货;以铁路皮为单位,不达到企业标准数量的情况下不予发货;将全国切分成各个区域,以销售会的形式进行招商。
这些看似简单的营销策略,让“老干妈”成为了实打实的“硬通货”,经销商以代理“老干妈”为荣,只要资金充足,从“老干妈”那拿到货,就不愁销路、不愁卖、风险低、让经销商非常放心并乐于与“老干妈”来合作,给顾客带来最好的体验。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作为发展二十余年的国货品牌,老干妈的品牌形象早已深入人心,植根国人的消费基因之中,因为老干妈发展的前二十年几乎没有广告,这是非常罕见和特殊的。
在广告这个层面几乎是没有可参考的一般性范例,即便近年来老干妈出现了几次亮眼的跨界广告,受到了市场的热烈关注,但并没有占据太久的大众视野,如同昙花一现,惊艳过后依然是平淡。
另外一方面,老干妈虽然家喻户晓,但因为传播的时空特性,我们也存在着很多主观臆断,很多真实的信息我们需要通过消费者的真实回答来了解,只有做到足够的客观,才能为全文的论证提供更有力的依据。从大众的对老干妈品牌的认知、消费态度、消费行为、传播思考这四个方面展开相关调查,使得整体的论证更加全面有力。
“老干妈”品牌层面的相应调研数据显示,其品牌力毋庸置疑,但优秀的品牌力同样会受到新时代新市场的挑战。虽然“老干妈”不做宣传,依然火爆,但这种静默式的传播毕竟与现代化的传播潮流有所脱节,久而久之,势必影响“老干妈”品牌的土壤厚度。
经过市场的几轮洗牌,行业规模的不断扩大,能够站稳脚跟的基本上就只有我们耳熟能详的几家龙头企业,但这样的环境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其他企业在这个过程中都能够积极地把握住周期转换,将自身企业的短板加以完善,以在市场垄断中能够求得一席之地。
相比之下,“老干妈”品牌的传播策略,从总体上来说是缺乏创新的,或者说是几乎没有创新的。像现在我们常见的影视广告、事件营销、公关活动等传播视野中,是看不到“老干妈”的身影的。
此外,“老干妈”的传播标签也没有真正固定下来,没有明确的广告语,如同知乎那句耳熟能详的“你知道吗”,微博的广告语“随时随地发现新鲜事儿”等等,在品牌传播层面不能对受众施加持续性的影响,久而久之,消费者也会对品牌产生一定的倦怠心理,会觉得品牌下沉的太低,渐渐会与主流的传播视野脱离,对品牌产生一定的疏离和厌倦。
因此,要不断地对品牌进行动态的诊断和评估分析,发现和防止传播过程中的老化现象发生。渠道的单一化,是“老干妈”这样的行业航母在占领市场后形成的痼疾,基本面大、规模大,就很难实现自上而下的转型。因为传播的动态的、网状的,多元化的,而非产品的送货、铺货和销售的链条式输送。
渠道单一所带来的惯性相当大,所产生的品牌信息的反馈也是比较滞后。在传播层面,各地的大小代理商一般没有成熟的传播策略,即便有也是销售比重大于传播,在很多经销商的理念中,“老干妈”不需要做广告这一观念根深蒂固。
更重要的一点,其他品牌纷纷开启线上官方旗舰店、小程序、app、入驻买菜平台等线上下单的模式,借助互联网的力量,将会像蒲公英一般很容易地进行品牌推广与传播,而“老干妈”仅存的官方旗舰店会使其品牌推广极其缓慢。
三、独辟蹊径
老干妈的独辟蹊径,是很多辣酱品牌无法做到的,在印证了老干妈影响力的同时,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为社会化传播路径和传播体系的构建提供了先觉经验。我们建议,老干妈可以借助这样的传播路径走下去,不停地发掘传播中的热点和亮点,寻求更多的跨界,寻找与自身品牌结合的亮点。
但这其中要注意的是,跨界品牌也要有一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这样才能使得传播效果获得几何式的增长。“干妈卫衣”登上秀场实则是一次跨界营销活动。
“老干妈”借助阿里巴巴联合纽约时装周精心打造出的迎合中国消费群体的一次“中国日”推广活动巧妙地将他人阵地转化为自己的主场,用一种特殊的亮相方式造了一波大势以达到更新客户群体吸收新鲜血液的目的,将更多的资源收入囊中。
这次时装周亮相为“老干妈”吸收了不少眼球,也制造了不少话题。毕竟一个国民皆知的经典食品以这样的方式和时装周结了缘,本身就是一个别扭的热点,而这样的热点正是能够带来巨大的流量和冲突的,在这样的造势下,大量的受众群体乐此不彼的互相交流这个热点事件,也就是这样,他们自发的、不自知的在无意间都为“老干妈”免费打了广告。
“老干妈”通过大数据平台,实现了不同口味辣椒酱的分布情况统计,又实现了不同年龄层消费者的统计,明确了老年人、青年人和儿童更适合哪一款辣椒酱,做到了精准的口味监控。
更重要的是,更准确详实地解决了价格监控的问题,直观地呈现了价格细分市场,实现了低、中、高、礼品级不同消费者的情况统计,在更大的范围内实现了对消费者的有效监控。
另一方面,大数据平台的监测是是实时进行的,也就是说,“老干妈”总部的营销人员和决策团队,可以在同一时间对千百万的销售数据进行处理和研判,也能通过数据的精准反馈,第一时间进行产品调控,最大限度地减少低销量产品的出库和出厂频率及数量,同时保障高销量产品的及时调配,从而实现了产品到销售的无缝衔接,极大低提升了销售量和受众的认可度。
小结
总的来说,不爱营销的“老干妈”是非常适合这样出乎人意料地打破传统品牌传播方式的新型营销方式,其品牌的特征有独特性和代表性,其非常态的发展形成了“老干妈”特有的营销风格,但这种风格并不妨碍创新,作为国货品牌,应该立足自己深厚的根基,与时俱进,扬长避短,利用先进的传播理念和创新思维,从新的起点开始创造新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