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传统广告,还是互联网广告,媒体方最为关心的问题是怎么能够卖出更多的流量。
这个问题,可能有些同学会认为销售同学努努力就行,但在我看来,广告产品本身显得更为重要,做得好了,它就会像杠杆一样高效地撬动广告售卖。
在我看来,卖流量和卖商品,大体上是相近的。我把这个过程分为3步:明确定位;确定价格;引入客户。
1. 明确定位
首先,需对照媒体的情况,思考这几个问题:流量规模多大,流量有什么特点,流量可以怎么分类,什么样的广告主愿意为这些流量付费。
不同的媒体,对于上述问题的答案差异非常大。
以百度为例,它是搜索引擎,有巨大的流量规模,流量也能精准地划分为多种特征,它可以把流量卖给多个领域的广告主。用户在浏览搜索结果时向其推送相关的广告也是比较自然的过程。
再以墨迹天气为例,这是一个工具类产品。它的日活也有数千万,但其流量的兴趣点并不像搜索引擎那样明确。
这样的流量特点,可能就使其很难把流量卖给一些细分领域的广告主,电商、金融等对受众特征要求不高的领域更愿意购买。
再举一个特别的例子,任何一个有流量的公众号,都可以视作一个媒体。每日浏览量上10万的公众号,大多是有一些特点的,这也使得其流量也具备相应的特点。
以讲楼市的公众号《樱桃大房子》为例,它流量变现的最佳定位是把流量卖给想售卖房子、或售卖理财产品、或售卖中产生活方式的广告主。
2. 确定价格
价格随着交易而产生,已走过数千年的历程,但当下我们仍然很难把它处理得完美。
经济学领域常提到三大经典定价策略:
现实场景中,卖方通常不会仅仅考虑上述一种方式来定价,而是会综合考虑。流量售卖的定价策略也是如此。有一点不同的是,流量的售卖,较早地引入了拍卖的机制,也即卖方设定底价、多个买方来拍卖竞价,以决定流量最终以什么价格、卖给谁。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流量的价值并不是标准化的,这与商品交易的多数情况有所不同。
举个例子,我去买3包薯片,这3包薯片在各方看来的价值是一样的,所以买方愿意为其付出相同的单价。而对于同一个媒体的流量而言,不同的浏览者的质量本身有差异、在不同场景触达这些浏览者也会带来差异,这就使得流量的售卖和定价变得复杂许多。
通常的做法是,对于优质的流量及头部的触达机会,卖方应当尽可能卖出高价。而其它的流量和触达机会,薄利多销是好策略。
3. 引入客户
类比商品的流通过程,商品触达客户无非是两种方式:直销或渠道。
流量的售卖也是这样。不同的媒体,以及同一媒体中不同层次的流量,最佳的售卖方式是不一样的。
对于头部媒体的优质流量,最佳的售卖方式是直销,即自建销售团队。流量的高定价及高利润,能够负担自建销售团队的成本,整体的效率也是较高的。
这样的售卖方式不仅能使卖方获得高溢价,也能加大对广告主的把控力度、累计广告主资源。百度、头条、58等都有自己的直销团队。
对于中小媒体,以及头部媒体的尾部流量,直销的方式难以覆盖销售团队成本。相反地,将各种零散的流量聚集起来售卖,对整个市场而言是高效的。这就形成了通过渠道售卖流量的方式。
广告行业最常见的渠道是一些流量方的服务平台,包括广告网络(ad )、SSP( side )等。流量方只需将资源接入到这些渠道,就能坐等收钱了。
挑战3:怎么分配流量
按照“广告”的定义,广告主买流量,本质上是为了触达潜在受众的,这其实对应着流量分配的问题。而平台也期望通过更好的流量分配,来获得更多的收入。
1. 分配展现机会
流量分配,最小粒度的决策是:这次展现广告的机会,应该给谁。提及流量分配,熟悉广告领域的同学会下意识地想起ecpm排序、ctr预估、程序化交易等等专业词汇。
但在我看来,流量分配真正复杂的地方,并不体现在这些技术层面,而是体现在如何寻找平衡点。
这里指的平衡点,是多个方面的:平台与广告主的利益如何平衡、不同客户间的利益如何平衡、不同广告产品间的利益如何平衡、平台短期与长期的利益如何平衡、用户体验与变现效率如何平衡。
如果把这些类比成数学里的最优化问题,那流量分配这个事情,就可以理解成包含多个优化目标、多个约束条件,以及目标和约束条件还会随着时间、场景变化的问题。这种状况,在我看来是难以找到最优解的。
要简化这个问题,比较可行的做法是减少这个过程中的变量。例如:媒体只提供一种广告产品、只提供一种计费方式、只面向少量客户等等。
这样做了,也就能定义出流量分配的原则,例如:追求每一次广告展现的变现效率最大,或者追求广告主效果的均匀化,或者头部广告主利益最大化等等。
2. 提升点击、转化效率
流量分配不仅是个平衡的问题,在确定了广告展现机会分配的原则之后,广告产品经理还要面对的问题是,怎样能够增加广告的点击、转化?对于效果类广告产品,这个问题尤其重要。
要优化这个问题,媒体和广告主的贡献都很重要。媒体需要允许广告主选择受众、需要提高受众的准确性、需要有更恰当的广告样式和场景、需要让更合适的广告靠前展示、需要提供优化创意的工具等等。而广告主,需要参与到受众选择、创意优化、落地页优化等过程中。
我为什么喜欢做广告产品经理
前文有提及我向身边同学推荐做商业产品经理的一些理由,但那不完全是我喜欢这工作的原因。
我之所以喜欢做商业/广告产品经理,最重要的一个点是它要面对很多复杂的寻找“平衡”的问题,并且这种平衡是动态的。这在别的方向上可能难以体验到。
我们都知道,当一个问题只有一个优化方向时,它其实是不太难做的。只要定好方向、想好路径,相对而言是容易达到目标的。
然而,互联网广告领域不是这样,它随时都面临着多方向的优化问题、且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的冲突也是明显的。要处理好这些问题,很难,让我时不时陷入困惑无解的状态。幸运的是,我恰好还比较喜欢这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