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产品怎么推广 产品为王!这是农商行市场竞争的“有力武器”丨年度报告⑧

导 读当前,金融产品更新迭代的速度加快,并成为银行赢得市场竞争的“有力武器”。2021年,以服务乡村振兴、助推“三农”和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己任的农商行

导 读

当前,金融产品更新迭代的速度加快,并成为银行赢得市场竞争的“有力武器”。2021年,以服务乡村振兴、助推“三农”和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己任的农商行,致力于为广大城乡百姓提供更优质、更便捷、更科技、更多元的金融产品,在支农支小支微、金融助力乡村振兴、扩大普惠金融覆盖面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2021农商银行转型趋势报告》(点击查看更多精彩内容)提出,农商行应树立“产品为王”观念,持续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引领、从客户视角出发,开发具有前瞻性和吸引力的金融产品,形成“差异化、特色化”经营路径和模式,以持续增强的产品创新能力,快速响应客户、撬动市场,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

作 者丨中华合作时报记者 贾丹丹

银行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驱动,金融产品的创新是重中之重。在客户需求日益多样、市场竞争日趋加剧、金融科技迅猛发展的背景下,银行的产品创新可谓“撬动市场、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根本之策。

对农商行而言,树立“产品为王”观念,提升产品创新能力,既是满足客户需求、增强服务质效、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关键因素,也是应对同业竞争、推动自身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2021年,以服务乡村振兴、助推“三农”和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己任的农商行,致力于为广大城乡百姓提供更优质、更便捷、更科技、更多元的金融产品,在支农支小支微、金融助力乡村振兴、扩大普惠金融覆盖面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当前,金融产品更新迭代的速度加快,并成为银行赢得市场竞争的“有力武器”。那么,农商行的产品创新有哪些新变化?面临着哪些薄弱环节和短板?如何聚焦痛点与难点,持续提升产品创新能力?本篇报告将给出详细解答。

产品优化升级“亮点纷呈”

农商行产品创新现状及突出特点

2021年,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增加,农业产业化经营规模不断壮大,融资需求不断提高。为进一步破解“融资贵、融资难、融资慢”问题,农商行紧紧围绕“三农”领域的新形势、新变化,不断细分产业、细分客群、细化服务,打造了极具自身特色、紧跟市场需求的金融产品体系,信贷产品优化升级呈现出诸多亮点。

(一)细分产业,针对不同产业提供“特色化、专业化”精准扶持。

一是精准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2021年,农商行认真落实国家货币政策,创新金融产品、优化信贷结构,不断加强对农业产业化的支持力度。福建农信结合全省山、海、林要素禀赋,整合形成“福农”“福林”“福海”“福商”“福工”等“五福”系列信贷产品,撬动了农村“沉睡资源”;在福建省农信联社指导下,辖内法人行社也根据当地资源禀赋、特色产业等创新推出各具特色的“五福”系列子产品,激活了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

二是精准扶持乡村文旅产业发展。2021年,农商行积极打造金融支持乡村文旅产业“加速度”。江西辖内农商银行依托地方特色资源,加快金融产品创新,创新推出“文旅贷”“民宿贷”“农业产业振兴信贷通”等特色化信贷产品,为农业观光、农家乐、休闲农庄等乡村旅游产业链上各类经营主体提供专业化融资服务、精准化信贷支持。

三是精准扶持绿色低碳产业发展。2021年,农商行大力推进绿色金融发展。安吉农商银行紧扣“30·60”目标,发布全国首个地方法人银行“碳中和”银行建设规划图,针对制造企业创新推出“锅炉改造贷”“绿色工厂贷”“两山绿色制造贷”等特色产品;推出“两山农林贷”“两山白茶贷”,为绿色农业主体提供专属融资服务;针对性开发“两山乡居贷”绿色信贷产品,助力服务行业低碳循环发展。

四是精准扶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已成为我国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一环。2021年,农商行积极创新信贷产品,全力满足“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各类金融服务需求,并在审批流程、周转方式、利率优惠方面予以资源倾斜。济宁全市农商银行瞄准“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资金需求,推出“科技成果转化贷”“人才贷”“普惠小微信用贷”,支持企业开展科技研发、科技成果转化;创新“知识产权质押贷”“碳排放权质押贷”“仓单质押贷”“应收账款质押贷”等产品,重点支持制造业企业技术改造升级、流动资金周转。

(二)细分客群,满足不同客户“多样化、个性化”金融服务需求。

一是面向党员、退役军人、公职人员等群体提供专属金融产品。建阳农信联社创新推出“党员先锋贷”,将党员星级与借贷额度挂钩,让“好党员”得到实实在在的优质金融服务;临朐农商银行推出“拥军卡”“退役军人创业贴息贷”“拥军贷”“退役军人亲情贷”等20多款退役军人专项扶持金融产品,支持退役军人、军属就业创业、生活消费;临县联社专门推出“薪速贷”,满足公职人员金融需求。

二是面向女性及女性创业企业群体推出专属信贷产品。阜阳颍泉农商银行与阜阳市妇女联合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发布“巾帼·兰心贷”“巾帼·兰心卡”两项女性专属金融产品,服务女性创业就业;莆田农商银行在创业经营、居家消费、学习成长、存款理财四个方面,定制“木兰贷”“易保贷”等十款女性专属金融产品,为女性群体提供贴心服务。

三是面向老年客群、青年群体、儿童家庭客户等不同年龄阶段客户群体创新产品。北京农商银行面向55—70岁的中老年人发行“金色时光”专属信用卡,额度直接与申请人退休金高低等因素挂钩;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山东省农信联社为乡村青年量身定制“乡村好青年贷”,支持乡村青年创业就业;陕西信合结合儿童家庭客户需求,创新推出“幸福小牛”智能存钱罐产品,打造儿童金融“幸福小牛”IP形象,帮助家长提升孩子的核心素养、建立财商理念。

四是面向农户、商户、民营企业和已脱贫人口等客群推出信贷产品。壶关农商银行创新研发“乐农”“乐商”“乐企”“乐消费”四个系列38种产品,产品涵盖农户、商户、企业等客户群体的多样化信贷需求;桂平联社推出“桂小福”快贷,包括个体工商户贷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以及线上贷款等信贷产品,覆盖面广、办理效率快、贷款额度高。

(三)细化服务,金融产品创新向“线上化、数字化、智能化”方向转变,“非接触式”服务成为常态。

一是产品创新突出科技引领,数字化转型持续提速。浙江农信探索建立了数字信贷产品和服务体系,凭借“浙里贷”“小微速贷”“小微易贷”等线上贷款产品,有效满足“随借随还、循环使用”融资需求;江山农商银行打造“数据建模、无感授信、有感反馈、便捷增信、线上签约、按需用款”的小额普惠贷款“江山样板”;德清农商银行依托数字金融技术,通过引入量化授信模型,制定个性化定价方案,实现“一户一额一价”。

二是“线上与线下”紧密联结、融合发展。广西农信社在全区首创推出纯线上、纯信用、无抵押贷款产品——“闪贷”“易农经营贷”“易农消费贷”等,审批时间由原来的5天左右缩短至5分钟左右,形成“传统线下产品+信用卡产品+网贷产品”的三位合一营销套餐,通过线上与线下的有效融合,灵活满足客户的金融需求。

三是单一的产品创新向“综合性”服务延伸。青岛农商银行与青岛市行政审批服务局联合搭建的“政银互联e站通”,集“小微云支付终端+智慧厅堂+政务派出柜台”三位一体的全新政务服务自助办理平台,可办理行政审批、社保、公积金、医保等7大类100余项政务服务,被群众称为开在“家门口”的银行、“缩小版”的行政服务中心。

四是疫情催生下,“非接触式”服务更加常态化。忻州农信大力推广“无感授信”,对已通过评级授信的客户,选取收入稳定、发展稳定的农户和缴纳住房公积金1年以上的公职人员、企业职工及纳税优质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提前送上“发展备用金”,推行“无感授信、有感反馈、便捷用信、动态增信”的信贷全流程优质服务,逐步实现客户由“最多跑一次”变成“一次也不用跑”。

以问题导向“聚焦痛点”

金融产品怎么推广 产品为王!这是农商行市场竞争的“有力武器”丨年度报告⑧

农商行产品创新薄弱环节及制约因素

不可否认的是,农村金融领域信贷产品的“供需矛盾”仍然突出,农商行在产品创新方面还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亟需以问题导向聚焦痛点与难点,寻求突围之策。当前,农商行亟需补齐的“短板”和需要破解的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是信贷产品相对单一、同质化严重、产品结构不合理,与“三农”多元化的现实金融需求仍有差距。聚焦农业、农村、农民的信贷产品创新,不仅要使信贷资金及时满足种植、养殖等传统农业生产的需求,还应更多、更快、更及时地满足新兴农业产业、加工运输业、农村电商等方面的需求。比如,金融产品的贷款期限没有和农业生产周期紧密相关、贷款额度未达到规模农业和特色农业发展要求。

二是受农业生产本身的风险特征、市场因素及农村相对薄弱的信用体系影响,产品创新的风险难以有效控制。“风控”是农村金融机构最难破解的难题。一方面,农业生产易受自然灾害、市场因素等影响,且农民是我国征信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互联网化程度较低、可参考的风控数据少、可抵押担保的资产少,出于信贷风险的把控和资金安全的考量,农商行必须严谨调查、谨慎放贷,信贷投放额度和规模相对保守。

三是产品创新的体制机制不健全,缺乏创新型人才及一支高素质的产品创新队伍。人才是第一生产力,既有产品创新意识、又懂业务经营的创新型人才,在很多农商行占比极少。同时,由于缺乏自上而下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很多农商行面临着“自主培养速度慢、人才引进成本高”的窘境。

以客户视角“融合创新”

农商行产品创新突围策略及发展趋势

以产品创新为突破口,以客户视角加快融合发展,树立“以客户为中心、以价值为导向”的产品创新理念,是农商行从同质化竞争中“突围”、持续赢得市场的基础条件。

(一)以客户为中心,加快“补齐短板”。

一是与时俱进、因地制宜,创新具有农信特色的差异化产品和服务。农村经济不断发展, 信贷产品的研发也应与时俱进。农商行应根据实际需求,为客户提供更加普惠、绿色、人性化的数字金融产品,并依靠“产品创新”探索“综合化”经营模式,“贷”动业务增长。

二是创新金融产品的抵押和担保方式,让信贷资金有效满足“三农”发展。担保抵押难一直是解决农村地区融资难、融资贵的“瓶颈”,农商行亟需创新抵押担保模式、加强多部门合作,积极探索如“知识产权质押”“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抵押”“商标权、专利权质押”“生猪活体抵押”等举措,多方面、全方位满足农村新型经营主体的贷款需求。

三是持续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不断优化信用环境。当前,很多农商行正在推进“整村授信”,开展“白名单”农户信息收集,持续推进“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三级信用创建活动,这是一项基础性、长期性工作,是线上金融产品创新的“基石”。

四是注重人才培养,打造一支“懂创新、懂金融、懂科技”的产品创新人才队伍。通过创新体制机制、优化顶层设计及制定有效的产品创新激励措施,推动“产品、科技、人才、资金、营销”的全方位互动融合。

(二)以价值为导向,加快“融合发展”。

农商行应在做好做优传统业务的基础上,针对市场新需求、新变化,“以价值为导向”开发具有前瞻性和吸引力的金融产品,并不断夯实自身实力,形成独具特色的市场形象和良好口碑,才能积聚一批高契合度的客户,创造新的利益增长点。

一是更加强化科技支撑,优化客户体验。随着金融科技的迅猛发展,科技在产品创新中的作用将更加凸显。2021年,创新意识较强的农商行通过成立科技金融事业部、设立科技支行等完善服务机制,积极研发“一揽子”科技金融产品。例如,安徽农金利用大数据与金融科技手段打造移动互联网服务入口,创新打造微信小程序专属产品——“金农云店”,对接了线上贷款、ETC网申、云缴费客户缴费、信用卡网申等全线上业务,客户经理担任“店长”,及时提供“一对一”服务,让广大城乡居民尽享“一触即达”的全线上金融服务。

二是更快响应政策导向,研发金融产品。农商行应聚焦主业、服务大局,积极主动、快速精准地服务中央大政方针和国家发展战略,围绕普惠金融、乡村振兴、绿色金融等领域研发相关信贷产品。例如,江西辖内农商银行深耕绿色金融,在全国首创推出“畜禽智能洁养贷”绿色信贷产品,创新推出“百福·碳汇贷”“碳币贷”等碳金融产品;惠东农商银行推出“光伏贷”“营运类绿色汽车贷款”等绿色金融产品,为绿色低碳转型开辟新路径。

三是更好细分市场需求,提供专属服务。每个客户群都是一个“子市场”,未来,深耕“细分市场”将是农商行优化服务、扩大业务规模的发力点。例如,鹰潭农商银行针对乡村民宿产业发展需求,创新推出以信用为主线、融入村民自治的“民宿贷”授信,产品贷款期限最长5年、最高额度可达50万元,实现了“见房即授信”。

四是更多促进内外部合作,突出价值创造。农商行作为服务县域经济最大的本土金融机构,可通过“政银携手”“银企协作”等多种异业联盟合作方式,多维度协同推进产品创新、延伸服务边界,搭建更具价值的金融服务生态圈。例如,诸城农商银行创新推出“按揭农业贷”产品,通过“农、政、银、担”多方合作,按照“企业融资+建设基地+提供技术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按揭经营—企业回购+实现利润再分配”的运作模式,为按揭农业发展提供全流程资金支持。

未来,农商行应从“客户视角”出发,坚持“更便利、更智能、更精准”的产品创新方向,逐步形成“差异化、特色化”经营路径和模式,以持续增强的产品创新能力,快速响应客户、撬动市场,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

作者介绍

贾丹丹 《中华合作时报·农村金融》记者

愿以一颗虔诚的心,为文字注入灵魂。

在行走中寻找故事,于追问中发现价值。

她的投稿邮箱:

《2021农商银行转型趋势报告》课题组

组 长:刘小萃

副组长:蔡 靓

成 员:陈清民、晏国祥、段治龙、耿 斌、闫 冬、胡宏开、洪 嵩、钟国为、贾丹丹、马 悦、李 博、岳乙琳、吕国旺

智力支持:华益咨询、天维信息、天泽网络科技

现在最火的发帖平台

品牌推广属于 超全|从品牌打造到品牌推广,品牌营销的多种方式和解读

2024-5-7 11:01:43

现在最火的发帖平台

微商推广的平台有哪些 免费推广方法有哪些?

2024-5-7 12:01:38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