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深受追捧,其究竟为何物
2016年9月苹果在新品发布会上宣布 7将取消3.5mm耳机接口,并隆重推出了苹果首款真正意义上的无线耳机。区别于一般的无线耳机,两只耳机独立控制,并无线相连。据市场研究公司Slice 报告称,上市一个月就拿下美国无线耳机网销市场26%的市场份额,销量达到了2016 年美国市场全年耳机销量平均值的 10 倍,销量数据的靓丽程度让人吃惊。据巴克莱银行分析,苹果计划首批生产1000万副至1500万副耳机,而苹果售价为159美元(国行1288元),将在2017年为苹果创收35亿美元。
之所以深受欢迎原因在于苹果黑科技带来的极致用户体验。简洁流畅的外观设计搭配上黑科技的内在创新使得兼具时尚感和科技感。
在使用功能方面,快速配对,无缝切换;轻盈小巧,超强续航;稳定连接,纯净音质成为其最大的亮点。用户只需轻轻将耳机从充电盒中取出,一经取出便自动与相连,入耳即自动播放,摘下则自动暂停。同时,可以通过双击耳机激活Siri来完成切换歌曲、调节音量等工作,另外,可以单只使用,亦可以两只同时使用。
在外观设计方面,将人体工程学和科技美学合二为一,采用半入耳式设计,适合更多人佩戴使用,同时也保证耳机佩戴的牢固程度,防止因动作幅度过大而造成耳机脱落的现象,根据公司测评,用户可以大胆放心地跳舞、摇头、慢跑甚至是倒立。
从产品定位看苹果发展方向
苹果完善的硬件生态圈包括手机、电脑、平板、音乐播放器、智能手表等诸多产品,的诞生预示苹果不再将耳机当做一个可有可无的配件,而是一款独立的、饱含苹果发展野心的产品。从中我们可看到,苹果在无线化耳机、语音交互领域走出了创新性的一步。
1苹果耳机更新换代,无线成未来主趋势
自从1937年世界上第一幅耳机诞生以来,耳机市场经历了近百年的发展。随着MP3、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的兴起,耳机成为了一种普通的日常消费品,人们在通过耳机实现通话、听音乐等基本功能的同时,更加追求品质的提升,包括佩戴舒适感、音质效果、使用便捷度、个性化的造型等等。
回顾苹果的历代耳机可见,苹果注重耳机的创新,我们认为无线化很有可能成为未来发展趋势。
在发布之前,耳机只是苹果系列产品配件的一部分,它所承担的功能仅限于支持苹果产品的使用。2001年苹果发布了第一款便携式多功能数字多媒体播放器iPod,同时还赠送原装耳机iPod ,俗称“一代小白”。此后,苹果发布的每一款播放器、手机都附有相应的苹果耳机。但是几代耳机除了外观并无重大创新。
而在2016年的秋季新品发布会上,苹果发布的四款耳机都令人眼前一亮,实现了质的飞跃。除了,还包括苹果的子公司Beats发布的三款无线蓝牙耳机,Beats Solo3 头戴式耳机、 by Dr. Dre 入耳式耳机以及 入耳式耳机。
从有线耳机到无线耳机,从3.5mm耳机接口到连接线充电,苹果的历代耳机变化正向我们传递这样一个事实:无线时代真的来临了。
之所以认为会带来无线耳机市场爆发式发展,是因为让我们看到了解决普通蓝牙耳机诸多诟病的可能。蓝牙耳机一般可分为单耳式耳机和立体声耳机,前者主要用来通话,以免提功能为主。后者在通话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听音乐的功能,更侧重耳机的功能性。
一直以来,无线蓝牙耳机存在着音质效果差、信号连接不稳定、续航能力弱等问题,利用自主研制的W1芯片和三款感应器对此些毛病加以了改善并有所创新。
实现的众多创新均受益于独特的W1芯片,由此可见,要想提高无线耳机的性能,芯片是关键。同时,研发、制造芯片的公司也必将从耳机无线化的潮流中获益。
2Siri+可穿戴,助攻物联网布局
目前物联网的控制中心多集中于智能手机,但随着可穿戴设备的兴起以及其更加便捷的使用、真正24小时的佩戴、与人体完美融合等优点,可穿戴设备将代替智能手机成为物联网时代的核心载体。同时语音交互作为人机交互发展的必然趋势,将成为物联网及可穿戴设备的一个重要入口。因此我们认为兼具语音识别和可穿戴双重优势的很有可能成为苹果物联网生态圈中的重要一环。
“说”出需求,让交互变得更简单
苹果推出,依托其强大的品牌效应或将加快人机交互方式变革的脚步。
2007年,苹果发布第一款,与以往手机的电阻式触摸屏不同,它采用的是电容式触摸屏,允许使用者更加方便地通过手势来操控手机,此后随着的风靡,触摸屏交互也成为近十年来人机交互的主流方式。
与之类似,我们认为苹果此次推出将会是改变用户交互习惯的又一次有力尝试。虽然,苹果在其大部分的产品上都集成了Siri语音助手,但在诸多应用场景下用户更加愿意通过触摸屏来完成其所需要的操作,可见Siri并未使用户习惯发生改变。而其作为一款耳机,天然具备了音频传输的功能,对着耳机讲话这个场景实属正常,如今又加入了Siri语音助手,我们相信未来利用声学技术的更新迭代,窃窃私语甚至就可以控制手机。不难预见这种通过无线耳机作为桥梁的方式会渐渐普及,将使很多场景下不再需要拿出手机,届时语音将会成为主流的交互方式。
根据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科技信息情报研究所数据显示,2016年全球语音产业规模预计可达82.3亿美元以上,到2017年,产业规模将达112.4亿美元,复合年均增长率达35.1%。
各大科技巨头云集语音交互领域,语音识别助手市场已形成四强争霸的格局,分别是苹果的Siri、谷歌的、亚马逊的Alexa与微软的。国内也有百度、科大讯飞等企业进军语音市场。
总而言之,凭借苹果强大的品牌效应,极有可能成为下一个耳机界的,引领语音交互这个新潮流。
智能耳机有望成苹果物联网核心载体
物联网是继传统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之后兴起的一种全新的网络体系。它借助于智能穿戴、通讯技术、云服务平台、人工智能、交互控制等技术,将物与物、人与物、人与人之间整合到一起,构建一个数字化、远程化、信息化、智能化的网络体系。
目前物联网的控制中心多集中于智能手机,但随着可穿戴设备的兴起以及其更加便捷的使用、真正24小时的佩戴、与人体完美融合等优点,可穿戴设备将代替智能手机成为物联网时代的核心载体。可穿戴设备指可直接穿在身上,或是整合到用户的衣服或配件里的一种便携式设备。它集成了多媒体、传感器和无线通信等技术,通过APP 支持、数据交互、云端交互可以实现强大的功能。搭载有Siri语音助手的是苹果继Apple Watch后推出的第二款智能可穿戴设备,同时的语音交互功能更能助攻苹果争夺物联网领域的下一个入口。
在成为苹果物联网核心载体上比Apple Watch更有竞争优势。与Apple Watch相比,最大的优点在于语音交互。虽然Apple Watch也集成了Siri语音助手,但用户若需使用Siri,则必须抬手将手表贴近嘴部,同时有限的表盘面积也限制了触摸屏交互的使用效果。相反,与Siri搭配则浑然天成。另外,Apple Watch最大的亮点在其运动和健康功能,其内置的心率传感器可持续测量用户心率,运动健身类APP可精确记录运动和身体数据,帮助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我们认为极有可能也将加入医疗健康类功能。2016年9月苹果提交了三项名为“具有生物感知能力的无线耳机”专利申请材料,描述了集成有生物信息传感器的无线耳机系统的内部工作原理,从苹果申请的专利上我们可以推测,未来将至少在健康医疗领域有所作为。
苹果积极打造物联网生态圈,持续布局智能家居、健康医疗和智能汽车领域,先后推出了、、、、等物联网平台。如果说苹果之前的布局多在软件平台上,那么则是苹果在硬件方面的布局。我们认为凭借苹果完善的硬件生态圈,从到Mac,从iPod、touch到Apple TV,从iPad到,所有的产品都可通过Siri来交互控制。那么不难想象,在未来的某一天,会成为苹果物联网生态圈的核心载体,用户可直接通过来控制智能家电、了解健康状况或是汽车驾驶状况等等。
从的拆解看相关产业链
我们从宏观上介绍并分析了的功能和定位,下面从微观上介绍的拆解和架构,并分析其对应的产业链。结合苹果近期的动作和推广重点,我们推断苹果产业链的升级势在必行,不仅仅局限于,更包括手机、平板等苹果其他核心产品的产业链,将带动全球范围内的零部件供应商升级、创新,加速资源的整合和合理配置;另一方面,随着苹果等各大巨头进军物联网领域,相关的应用服务开发商也将迎来巨大的机遇,尤其是人工智能、汽车地图、数据处理分析等领域。
作为苹果新一代创新产品,其内部结构也被专业拆解机构第一时间进行了分析,这里介绍一下及其充电器的构造。首先给出完整的拆解图。
耳机本体构造
从图耳机头部的X光透视图中可以看到其中的大致构造,几乎被填补得没有空隙,这一部分主要是布满了各类芯片和传感器的FPC(单面FPC和双面FPC各一个),如图所示,相关元器件的名称、生产厂家、所在位置以及主要功能在表6中给出。
在耳机的尾部,金属帽上有为充电而设的金属触点,并围绕着主麦克风,同样是由歌尔声学作为供应商,采用波束成形技术的麦克风可以配置成阵列,形成定向响应或波束场型,可以对来自一个或多个特定方向的声音更敏感。配合语音加速感应器,可过滤掉噪音。在耳机的细长机身上主要分布着电池和天线,该设计使耳机不易掉落并保持了平衡,同时改善信号接收。
耳机充电器(收纳器)构造
耳机的充电器兼收纳器同样也进行拆解,将耳机放置槽从盒子里分离出来,里面有相关零部件,其中包括电池和LED指示灯,其中电池是一块3.81V,1.52Wh的锂电池,电池容量大约是耳机自带电池容量的16倍。电池的背面是充电器的主板,主板上的触点对应外壳上的按键和按钮,包含微程序控制器、充电IC和电源管理IC。在充电器的最下方是苹果产品专有的接口,用于收纳器本身的充电。
产业链解析:涵盖众多国际龙头,苹果把控核心技术
耳机的生产和苹果其他产品一样,绝大多数材料和元器件都外包给其他厂家进行生产,这些厂家遍布美国本土、中国、台湾、韩国、日本以及欧洲,苹果只进行核心的产品设计、研发和销售,然而就是这样,全球化产业的优势使苹果公司控制了劳动力成本的同时,还把握了大多数利润,使得苹果公司的毛利润比一般的竞争对手要高很多。具体产业链如图16所示。
如果只是作为一款无线耳机,其1288元人民币的售价的确太高了,但是苹果的品牌溢价和优良配套设备的支持,让的销售好过预期,消费者对于苹果这款新颖的产品接受程度也在提高。分析的产业链,可以看到:
● 纵观的整条产业链和供应商,不乏国际知名厂商。如果加上苹果其他产品,其产业链几乎可以覆盖全球绝大多数龙头企业,历来苹果对于零部件供应商的要求也及其苛刻,对零部件质量和工作环境也高于其他公司,苹果强大的控制力也将影响供应商的产品升级优化。
● 近年来,随着苹果积极研发新产品,继续扩大苹果产品的市场,加强各个设备之间的互动和联通,使得各个苹果构建出了更加紧密完整的产业链,为苹果产品的优秀品质保驾护航。
苹果一直在拓展其商业版图,产品供应商也相应地从2015年的574家增长到2016年的766家。苹果财报也显示近期整体销售、现金流和股价都有了较大的增长,马太效应这种强者恒强的理论在苹果公司身上得到了非常好的体现。随着苹果公司开始注重物联网和可穿戴设备的研发和生产,对自身产品的升级,都将会倒逼包括苹果零部件供应商在内的众多中上游企业进一步优化升级其各自的产品,重点是物联网通信芯片,结合 8即将发售,OLED屏幕、超声波/光学指纹识别设备、摄像头、快速充电设备等,相关中上游企业将受益。
从耳机的拆解可以发现,苹果公司除了品牌所有和销售之外,往往仅保留核心器件的研发和设计。W1芯片就是很好的一个例子,作为整个耳机中技术和科技含量最高的核心芯片,W1芯片是苹果公司自身研发设计并投入生产使用的,相比于其他蓝牙芯片,W1无线通信芯片拥有快速配对、传输距离广泛、音质更出色的优势,可以说是目前市场上性能最佳的IoT SoC。
耳机从广义上可以划分到可穿戴设备这类产品中,但是可穿戴设备最大的技术问题有两个:体积限制和续航时间。这也正是W1芯片在研发设计上区别于传统芯片的重要因素。
我们认为物联网和可穿戴设备作为苹果公司未来战略布局的重点之一,除了智能车载芯片相关,小体积低功耗的通信芯片是绕不开的研发重点。随着的推广和未来市场需求增长,这种小体积低功耗的物联网芯片会进行更进一步的升级和优化。从苹果公司近十年来的相关投资收购可以略窥一二。
苹果倾向于在硬件上对产品进行大规模的革新升级,每颗处理器和芯片都在其特定功能路线上升级,不断超越对手并走向极致。首先保证的不是音质,而是耳机的传输性能和续航时间。这一长足的进步将引领相关芯片供应商进行相应的升级换代,研发此类高性能无线芯片,并区分于普通无线蓝牙芯片。
我们估计,苹果公司对于W1芯片的进一步优化升级将会是成本控制和音质提升这两大方面。苹果的零部件供应商和对手也将重点攻克这两座大山,高端市场竞争将加剧。如果能够克服音质或成本问题的任何之一,那引发的市场冲击将会是地震级的。
此外,苹果对于下半年的 8这一十周年重量级产品的重视程度不同于以往,各种“黑科技”层出不穷,最受瞩目的将会是OLED屏、新型指纹识别设备、双摄像头和快速无线充电技术,这也将使更大范围的零部件供应商进行新一轮的创新升级。随着全球相关厂家开始加速革新和资源整合,国家的政策支持和中国庞大的市场将会给国内众多相关厂家带来巨大的机遇。
苹果积极拓展商业版图,构建系统完善的生态圈
系列一直是苹果公司的主要营收来源,手机产品的销量在全球范围内一直居高不下,加上苹果手机相比同行极高的利润占比,使得系列成为了苹果当之无愧的“摇钱树”。但是,随着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的逐渐饱和,苹果手机出货量也随之下滑,尤其是大中华地区由于受到国产品牌巨大冲击而下滑严重,苹果过度依赖系列营收的问题也开始显现。
根据 送出的最新数据显示,苹果iOS系统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已经到历史最低点,市占率已经从之前的22.1%,降至13.2%,作为对比,系统则从原来的77.1%市占率升至86.4%。究其原因,主要是华为、OV等中国手机厂商集体发力,给国内市场造成了巨大冲击,其次苹果近期自己在手机产品升级上也表现的不够亮眼。目前挽回颓势的最大的可能就是依靠 8打一个翻身仗。
从苹果公司近期投资和动作来看,产品升级自然是稳步推进,除了OLED屏、摄像头、玻璃材质、指纹识别模块,另外一个重点就是利用自身产品的使用便捷、受众人数大等优势向物联网领域渗透。耳机就是突入物联网领域的重要突破口,鉴于语音交互的便捷和高效,可以成为用户与设备之间语音交互的桥梁。不仅是苹果各个产品之间,局部物联网的信息传递和处理也将纳入苹果的产品研发设计之中。不难分析出:
● 苹果积极拓展商业版图,加强物联网相关产品设计研发,最直接影响的是将会给物联网相关应用服务供应商带来巨大的机遇。苹果公司以产品为中心的理念,将会加强其产品和各个应用服务供应商之间的联系,尤其是地图服务、人脸识别、人工智能、数据分析处理等领域。
这几个领域也是兵家必争之地,国内外巨头都在积极布局筹划,将会促进相关应用服务供应商提供更加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各家巨头也在积极投资收购相关公司。苹果积极构建其商业版图,除了硬件革新,也在软件服务上全方位地完善升级其产品整体的生态圈。
总结一下,苹果以及各大巨头纷纷拓展应用服务范围,物联网领域、人工智能领域、地图服务领域尤其是重点,除了产业链的升级,构建完整生态圈将会使下游软件应用服务公司收益。重点关注对象除了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相关技术公司,地图服务、大数据分析领域也备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