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在家,除了伺候病妻的一日三餐外,闲暇的时间大多是读书与上网了。然而任何事情都需要有节制,上面说的两项事情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费眼,看的久了,眼睛便有了模糊之感。这时就要来到写字台前,桌上的用作书法的毛毡我从来不去卷它,桌前的窗台上的笔洗里还泡着毛笔,尽管那些介绍使用毛笔的文章里说用笔后需要清水洗净而后悬挂在笔架上,但我懒得去做。一是我用的笔多数是廉价物品,二是即兴写来无须泡笔,提笔蘸墨即可铺纸涂鸦。我买的那些字帖就在桌前的书架上随手可拿,赵孟頫行草《洛神赋》帖和《与山巨源绝交书》帖,文征明写的《琵琶行》帖是我练习行书的常用帖。我喜欢赵体的严谨秀丽,遒媚雅正,也喜欢文征明书体的端庄挺秀,清俊流畅。偶尔兴来便翻开孙过庭的书谱学几笔草书,顺便背诵一段孙先生书谱的妙句:“观夫悬针垂露之异,奔雷坠石之奇,鸿飞兽骇之资,鵉舞蛇惊之态……”便也感觉心情不错了。如果谋求一幅作品,常常几次重新的写作,会把你累得浑身热汗微涔。
丰镇的几位诗友在网上建立了一个诗词讨论群,意在让写诗词的朋友们把写好的作品先放在群里,让大家来一番斧正,而后再发表或保存在自己的书屋,这确实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可是群主渐渐发现这些诗词爱好者大多喜欢书画,不时在群里看到他们的书画作品,于是群主又更换了名字,称之为“丰川诗词书画群”。真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群里百花齐放,佳品尽现,引来了许多老家是丰镇的外地朋友。他们也加入群内,切磋诗词,评论书画,这个群便显得热闹起来。把自己认为写的满意的作品放在QQ群里晒一晒,就想听一听群友的评论。然而许多人大多是发出一个大拇指的图标,意思是赞美。发出的诗词作品有时版主漂流瓶会提出很好的意见,经过几番讨论这首诗就提高了作品的质量,我想这是每一个发表作品人的意愿。但是发表了的书法作品却很难听到中肯的意见。可能是书法作品难于评论,更难于修改。于是群主大多是标出一个大拇指,表示赞美。其实每一个书写作品的人都想听一听大家能指出的不足之处,以求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书法能力。
网络世界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无限的乐趣,能把自己的诗词书画作品放在网上及时让众多好友欣赏,这是古人不敢想象的事情。我们要珍惜和享受高科时代的成果,把自己认为满意的作品经常放在网上晒一晒,岂不是一件有趣味的事情吗?
作者:张喜荣,笔名云兮,籍贯山西忻州,1946年生,退休干部。丰镇市《丰川诗苑》副主编。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内蒙古诗词学会会员,丰镇书协、美协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