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美景。
丰收的喜悦
农业专家指导农户种植
采摘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作为我省农业大县,农业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大通县第三届中国农民丰收节上,农民朋友敲锣打鼓、扭着秧歌、跳着锅庄迎接着属于他们自己的节日。硕果累累的产品展示区,大通县让游客们看到了脱贫攻坚的成果,体现出了大通县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悠久的农耕文化,进一步增强了农民的荣誉感、幸福感和获得感,也多方位展示了大通乡村振兴新面貌。
金秋九月大通农民收获满满
大通县基本家家户户在养殖。据行业统计,截至8月底,全县牛、羊、猪和家禽存栏分别达到22.46万头、22.19万只、6.43万头和31.65万只,比去年同期增长31.2%、22.12%、18.42%和0.76%。
大通县青林乡的李生海通过养殖牛羊成功脱贫,年个人纯收入达到了6万元,成了村里名副其实的养殖大户。李生海说,“我家能快速脱贫,首先要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乡党委、乡政府及各级领导的关心关怀,感谢精准扶贫干部的真帮实扶。”
大通县开展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工作,划定总面积25493公顷。为进一步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大通县继续优化调整种植业结构,适当增加了粮食作物面积。
大通县播种面积47973公顷,种植粮食作物面积22706.67公顷,油料15426.67公顷。截至目前,完成蔬菜种植面积5429公顷,全县蔬菜二茬复种落实面积达1511公顷;当前秋收农作物10326.67公顷。
新庄镇台其庄村的马富贵靠种植蔬菜脱贫,盖上了楼房,过上了好日子。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这个收获的季节里,大通县每一名农民脸上都掩不住丰收的喜悦。
新奇果蔬农业走在新行列
座大棚里硕果累累,充满生机。
技术员张权峰说,他们园区有17种不同品种的西红柿,有紫圣果、黑钻、美玉、亮玉、金曼、五彩番茄、鬼脸欢欢、红粉佳人……西红柿个个长得漂亮喜人,多彩的颜色、晶莹的质感,有的像杏子、有的一串一串像葡萄。
园区,有100多人打零工,覆盖大通塔尔镇塔尔湾村、上旧庄村、下旧庄村、奔坑滩村。大通县农业农村局蔬菜技术推广中心负责人张广生介绍,园区也是科研人员的研究地,试种西红柿的时候,利用了“有机肥+配方肥”“有机肥+水肥一体化”“秸秆生物反应堆”三种模式,提高了西红柿的品质,成功达到了绿色蔬菜的标准。
大通县建立了9个特色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示范推广新品种和新技术,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开展农业技术指导,示范推广生物农药、黄板、蓝板、性诱剂、太阳能杀虫灯、TBS捕鼠等绿色防控技术,扎实开展动植物疫病防控工作。
大通县依托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县创建、旱作节水农业技术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监测与防治、农作物有害生物监测与防治、省市级重点支持项目优势重点产业(油菜产业)发展、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试点等项目顺利实施,依托旱作节水农业技术推广项目,推广农作物全膜覆盖种植技术,购置和使用农用地膜。引进推广蔬菜新技术4项,新品种4个,繁育优质蔬菜种苗426万株。
走进位于塔尔镇的青海锦盛源生态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内的蔬菜大棚,每一
绿色品牌大通农产品受青睐
在西宁各大超市、蔬菜水果市场,我们总能看到带有“大通”标志的农产品。如黄瓜、西红柿、辣椒、菜瓜等,大通县的绿色蔬菜每天都会向超市供货,很受老百姓欢迎,越来越多的大通绿色蔬菜被端上了百姓的餐桌。
大通县蔬菜产业已成为青海省“菜篮子”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产业。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增长,高效设施农业量质齐增,农民收入较快增长。
截至目前,累计认证登记“三品一标”农产品79个,其中认定无公害农产品企业21家产品37个,认证绿色食品企业6家产品26个,认证有机食品企业1家产品10个,地理标志产品5个。还有一家全国绿色食品原料生产基地。
大通县通过创建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县项目,在种植园区广泛推广并充分利用有机肥,提高了蔬菜品质。同时,大力发展绿色高效农业,实施了大通县绿色循环优质高效特色蔬菜产业促进项目。
将畜禽粪便、秸秆尾菜、农残膜等资源循环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实现蔬菜产业由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通过四种有机肥替代化肥使用模式,提高了蔬菜产品的品质,土壤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此外,还实施大通县绿色循环优质高效特色蔬菜产业促进项目、大通县创建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县、大通县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试点等建设项目,为促进大通县农业绿色发展提供支持。
持续推进种养循环,以落实好农牧民补助奖励政策为契机,合理利用现有的.67公顷天然草场资源,实现草畜联动循环发展,积极鼓励农民种草养畜,形成了以农促牧、种养结合的种养循环发展模式。已建成生态牧场9家,推进生态健康养殖。
严把农产品关口
农牧业企业全面复工
保障优质农产品有效供给。大通县严把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关口,严格落实农业投入品警示制度和产地准出制度,充分利用20个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继续加强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保障优质农产品有效供给。建立各类农作物示范基地21处,设施蔬菜农业示范基地28处。
重点抓好农牧业建设类项目的开复工,各个项目有序稳步推进。全县龙头企业已开工38家,开复工率为100%。在生猪恢复生产中,争取到畜禽规模养殖场建设项目资金1350万元,按照高起点、高标准、现代化、防疫条件可控、粪污治理和综合利用措施可控原则,以“先建后补、以奖代补”方式,对15家规模养殖场在基础设施、生产设备、粪污处理等方面给予项目扶持,项目建成后预计新增能繁母猪2800头左右,年新增出栏50000多头。
同时,大通县狠抓青稞、牦牛产业发展,在可可西里和大宋顺通青稞产业加工基础上,今年又争取250万元财政资金新建展大青稞加工生产线一条,项目正在稳步推进当中;在逊让乡计划新建牦牛产业园一处,正在准备前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