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C位
主题:新品推广的节奏到底是怎样的?工具是广告和折扣,广告是用来拉流量节奏的,折扣是用来控转化率的,是不是想起了打窝与遛鱼?
虽然我不会钓鱼,但是有一段时间,我疯狂迷恋邓刚的钓鱼视频,原因很简单,邓刚对钓鱼有着它的方法论,而且在实际钓鱼的过程中,他会根据现场的情况调整策略。 在他的视频中,他会根据钓鱼的品种选择钓位,水深,打窝用料,鱼钩大小,打窝频次等,在他所有钓鱼的视频中,在前期没有起鱼的过程中,他一直会强调一个词:节奏。而节奏的把握一般靠两个点来进行完成——提杆和打窝。提杆的频次是防止鱼饵雾化了而钩上没有饵料了,打窝的目的则是为了诱鱼,打窝也就是要打造一个鱼窝,这样就鱼量充足的情况下,钓到鱼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1、为什么在探讨亚马逊新品推广前,我会先讲钓鱼的事呢?
原因很简单——新品推广和钓鱼一样,都需要节奏。选择钓什么鱼跟我们选择推广什么类型的产品是一样的,草鱼有草鱼的钓法,鲫鱼有鲫鱼的钓法,3C有3C的打法,home有home的打法,当然,10斤重的草鱼和5斤重的草鱼在钓法上会有差别,home中30美金和80美金的产品也有它的打法区别;打窝就像推广中的引流,有鱼了才好钓,有流量了也才好推,万变不离其宗。
在钓鱼中,提杆和打窝是钓鱼控节奏很重要的两个点,遛鱼是咬钩之后很重要的一个节奏点,那么在新品推广中,需要控制的节奏点是什么呢?答案是:访客数和转化率。
其实在钓鱼中,提杆和打窝目的都是一个——访客,遛鱼的目的——转化率。当我们认可了这种认知以后,那么我们接下来要去做的事情就会坚定且执着了。 其实在我的运营生涯里,目前为止看过的产品数据已经达到300+了,在这300多的产品数据中我发现,95%以上的产品都需要过单日50访客数的生死坎,基本过不了50访客数的产品,也就没法推起来了。过了50这个坎的产品,要么就在转化率的推动下做成小爆款,要么就是在50到100之间变成一个佛系利润款产品。
因为亚马逊是一个电商平台,所以其飞轮效应的产生一定是靠数据推动的,就算是机器人盯着你的链接,机器人的运算逻辑也一定是数据本身,如果没有主观的判断,那么数据在某种层面上就可以欺骗系统,欺骗机器人,欺骗平台,但是平台本身又是人去设计的,所以人就会去加一些范围值去辅助机器人进行判断,所以就会出现所谓的转化异常或者流量异常。同时,我们需要知道,亚马逊的流量分配机制是,先观察再慢慢给流量,天淘的流量分配机制是先给流量,效果不好就收流量。
2、如何实现数据的完成,以及如何控制数据的合理性呢?
根据以上的信息,亚马逊的新品推广方法是不是呼之欲出了?通过人为干预,让链接的数据达到系统判定的预期值且稳定以欺骗平台对该链接输出更多的流量,从而达到爆款的目的。 如何实现数据的完成,以及如何控制数据的合理性呢?
首先,我们需要获取所推产品类目下的平均转化率,然后我们需要将链接的单日访客数快速达到50,接着就是将每日转化率达到市场平均转化率或者略高于市场平均转化率,这里的略高应该是1.3倍以内,比如市场平均转化率是20%,那么我们的转化率做在20%到26%之间就是合理的。
根据之前跟亚马逊广告团队人员的沟通,亚马逊平台对于所有的链接都有一个转化率期望曲线值,当我们的转化率达到它的期望值之后,平台就会额外给我们赠送一部分流量(符合亚马逊平台流量的分配机制)。
基于这个条件,我们其实还有一种用数据欺骗平台的手段,这个方法是基于我们不了解产品的平台平均转化率的前提下,当然,就算我们知道这个转化率,也可以用这种方式去进行辅助判断——当我们链接的访客数出现翻倍的增长时,我们大致可以认定翻倍前一天的转化率就是触发平台赠送流量的转化率值,后期只要保持这个转化率,访客数大概率是会平稳的进行增长的。
既然我们大致上发现了产品推广的这个案例,那么我们要怎么做才能更好的把控好数据的模拟真实性以及可操作性呢?
现在对于平台喜欢什么样的曲线是否有了较清晰的认识? 平台喜欢稳定上升的曲线。虽然二号图的整体也是上升的趋势,但是由于流量始终过小,且转化率不稳定,所以平台对链接本身的扶持力度是很小的。
结合以上我们看到的数据,其实不难发现,转化率一般是属于平稳型的,而访客数则应该属于增长型的,这个时候对于所谓的节奏型刷单是否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 那么回到我们的主题,我们需要做的事情是通过数据去欺骗系统,让系统对链接产生误判,从而释放更多的流量到链接里面去。 平台喜欢的数据模型我们大致有了了解,那么接下来就是如何去模拟这些数据,从而触发平台的流量阀门开关。我们可以随时操作的工具是广告及折扣。
广告的点击数与买家的访客数是否是包含关系?
广告的订单数与每日总的订单数是不是包含关系?
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在一定流量的基础下,通过控制转化率去触发平台赠与更多流量。
3、打窝与遛鱼?
工具是广告和折扣,广告是用来拉流量节奏的,折扣是用来控转化率的,是不是想起了打窝与遛鱼?
因为我们上面讲到,平台是平稳增长的数据的,而访客数是由平台进行分配的,所以我们能有效操作的内容就是广告的点击数,也就是说,如果我的每日点击数是平稳的增长的,平台也会判定我的广告是优质广告,会让我有更多更优质的曝光。但是这里需要探讨一个世纪性的问题:点击和访客数是不是独立的?
其实通过后台开CASE,官方给出的答复是独立关系,大致的解读是访客是按照24小时的单一IP访问定义为唯一访问,而对点击的解释则是当页面的加载达到90%以上时,就算是同个IP也会被算作多次点击。比如通过power bank点击一次,通过 power bank点击一次,这会被算作两次点击,但是只能视为一次访客。所以就算访客是包含点击的,那么点击也应该是按照一定比例折算成访客数的,但是比例值又无法界定,反而按照相互独立更方便我们去解决问题。举个最简单的例子,虽然选品软件的月销量数不是绝对准确的,但是他是相对准确的,那么我们就能利用这个相对准确去判断市场垄断情况,淡旺季情况,所以对于数据而言,它的核心目的是辅助分析问题,而不是一定要拿到准确的数据去证明相对准确的分析结论是错误的。
而且针对这个问题,我无意中看到一组数据,更好的验证了我的思路——点击和访客需要独立分析。
既然广告的点击没有算入到买家访客数中,那么广告的订单与当天的总订单是否是包含关系呢
订单量分别取24,19,6;根据广告订单占比,广告订单应该为6,5,2
那么我们来看那几天的广告数据。的取数就是从后台直接抓取的,所以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很真实的问题,广告点击未算入买家访客数,但是广告订单被纳入了总的订单。所以,广告订单可以提升当天链接的整体转化率数值!
所以,我们要怎样去通过数据把握新品的推广节奏?
广告的预算递增拉动整体的点击增长节奏;
广告出单带动整体转化率上升;
通过会员折扣和补充每日缺少的单量;
让链接的访问数快速达到50且整体转化率维持在市场平均转化率之上。
市场的平均转化率可买竞对数据获取,或者通过观察自己链接的流量暴涨点判断需要达成的转化率目的。
什么是“抛砖集”
「 精彩回帖 」
匿名用户
有个问题是不是大家都忽略的,那就是亚马逊怎么给流量,大家都在说数据做的好,亚马逊就会灌流量进来,那灌的是什么流量,流量是访客是点击,是人,我想如果亚马逊灌流量应该是 1.关键词下更靠前的展示 2. 更多的展示。 楼主的加上这个应该就是所谓的亚马逊算法。
以前竞争者少,新品刚上架,链接一般,都能出展示,有访客,能匹配出大小词
现在一个关键词类目下有几千条链接。超出7页的都搜不到。
新品有正常的基础展示,应该就是第一次上架时间和fba是触发条件。
楼主说的访客和转化是触发展示的条件。
那么打广告就是买展位(可以把亚马逊看成一个实体的大卖场)。
一、打关键词广告:关键词自然位的终极目标就是从后往前爬到第一页第一位到ac标。广告位就是合适的价格在第一页增加在一个坑位里展示的时长。那第一个因素:一段时间内,单量平稳在哪个位置,自然位就会爬到哪里。反之就是下降。第二个因素:广告位的数据会影响自然位的位置。广告位的竞价看位置。一段时间内广告位的转化平稳推动 :(1.一部分自然位的上升数据 2.平台推动上升的速度和位置值)第三个因素就是链接的基础展示。
二、打自然和其他广告就是买其他的展位。竞价转化的高低也会影响其位置的变化。
(那按大家思路,我理解的)当链接的综合访客和综合转化达到一定值时,亚马逊就会灌流量。那灌的流量应该是给了更多展示: 1.更多更精准的匹配小词的展示(可以自查链接,对比大麦链接发现别人的小词长尾很多,不全是打广告来的)2. 很多带标识的展示位、官方活动、官方广告等。
那么,以上能可控的人工转化。其他市场里的转化能预期但不可控。
购买展位和触发流量可以获得更多展示机会。订单的究极还是消费者实现的转化。做各种活动可以促进访客和转化的提升。人工转化(刷单和站外)现在都不安全。产品链接实力需过硬。还有…各种其他内在外在的因素 。所以亚马逊不再是一坨屎都可以刷爆单的时候了。讲究天时地利政通人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