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产品品牌推广 昌吉州加快推进馕产业高质量发展

昌吉州加快推进馕产业高质量发展 -建设打造具有昌吉特色的“1+9+N”馕文化产业发展格局,昌吉州,文化产业,昌吉,现代农业,产业园

指导思想

01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九届十一次全会、州党委十一届九次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三新”要求,坚持“外延扩大、内涵提升,一二三产联动”的发展思路,以“小馕饼撬动大产业、小馕饼托起大民生”为发展目标,坚持“积极主动、因地制宜,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培育一批劳动密集型食品加工生产企业,打造知名馕品牌,优化营销平台,依托馕产业带动食品加工行业高质量发展,提升农副产品附加值,推进我州以馕为主的烘焙食品加工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助推自治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主要目标

02

建设打造具有昌吉特色的“1+9+N”馕文化产业发展格局

即:“高标准建设1个自治州级馕文化产业示范园”“9个特色鲜明、功能完善、业态多元、管理规范、品质优良的县级馕文化产业园”“N个馕文化产业示范点,推动馕产业与文化、旅游等行业深度融合”

实现馕日产量50万个,烘培产品日产量20万个,日加工面粉200吨,带动就业人员4000人以上。

主要任务

03

(一)打造“1+9+N”馕文化产业发展格局

科学谋划,做好馕文化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抓重点突破,打造1个高标准、引领带动力强的州级馕文化产业示范园;抓特色发展,建设9个各具特色的县级馕文化产业园;抓全面推进,建设N个馕及烘焙加工示范点,形成“1+9+N”馕文化产业发展格局,推进自治州馕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1.打造1个州级馕文化产业示范园

依托我州优质原料、产业基础、特色文化、旅游资源等优势,在农业园区“恒铭广场”商业街区高标准建设打造集加工体验、展示销售、旅游休闲、餐饮文化为一体的自治州馕文化产业示范园,经营业态包含馕及烘焙食品的生产研发体验,面食加工、山西特色面食、福建特色小吃、餐饮烧烤、火锅、红酒、咖啡、民宿等。

小镇占地面积34亩,建筑面积达到4.02万平方米,馕日产量达到10万个、烘培产品日产量10万个,带动就业人员2000人以上。

主要功能区包括:

展示产品区:以馕系列产品、面食类为主、干果类为辅,对全州农副产品进行展示;引进与馕、烘焙产业相关联的企业进驻示范园区。

直播带货区:企业聘请网红、直播达人现场直播,介绍馕产品、烘焙食品,持续宣传好昌吉馕、烘焙产品,带动品牌推广与产品销售。

品尝销售区:游客能品尝到自己亲手制作的馕、烘焙食品,能品尝到企业展示的产品,招商入住饮料、咖啡、茶品等经营商和快递物流配送商,为游客提供便捷服务。

品牌培育区:集中展示昌吉州培育的馕、烘焙产品品牌。对昌吉州特色地域公共品牌进行推广,对县市(园区)以及企业馕、烘焙食品品牌进行展示、宣传。

文化宣传区:深入系统地挖掘馕、烘焙产业文化丰富内涵,对昌吉州及县市特色馕文化进行系统展示、宣传,讲好馕故事和宣传馕文化。

2.建设9个县级馕文化产业园

建设打造9个特色鲜明、功能完善、业态多元、管理规范、品质优良的县级馕文化产业园。

昌吉市馕文化产业园。发挥产业聚集、规模化效应和人流、物流汇集优势,打造以“亚中·丝路风”馕文化休闲街、“汇嘉·丝路情”馕文化示范街和“滨湖镇·丝路源”馕文化产业园。

玛纳斯县石玛馕文化产业园。发挥“石玛”兵地融合发展的优势,紧盯“石玛”消费市场,培育打响“玛河香馕”品牌,建设集馕生产加工、产品销售、文化展示等功能为一体的馕产业园区。

呼图壁县二十里店馕文化产业园。发挥传统特色、闽昌交流的优势,新建标准化生产厂房,分和面、烘烤、成品包装、文化展示等功能区,生产具有传统特色的“柴火馕”。

奇台县馕文化产业园。发挥“中国麦乡”、江布拉克4A级景区以及未来将建设支线机场的优势,建设标准化中央厨房,生产馕、蒸饼、挂面等系列面食产品。

阜康市馕文化产业园。发挥天池5A级景区、国家旅游城市的优势,依托“西域大巴扎、碧琳城”等街区,建设集馕生产加工、体验表演、展示销售、休闲旅游为一体的馕文化产业园。

准东馕文化产业园。突出“工业+文化+旅游”的优势,围绕准东大批量产业工人消费需求,建设规模化、标准化的馕产业生产区、休闲体验区、文化展区。

木垒县馕文化产业园、吉木萨尔县馕文化产业园、昌吉高新区馕文化产业园。发挥自身优势,突出特色,馕日产量6万个,带动就业人员200人以上。

3.建设N个馕及烘焙加工示范点

推进城镇、乡村馕产业发展,对传统的打馕村、打馕街、打馕店和烘焙店进行标准化改造,积极推广清洁智能电烤馕、移动烤馕箱的应用。在州内建设N个馕及烘焙食品加工示范点,“以点带面”不断提升馕及烘焙产业发展质量,馕日产量10万个、烘培产品日产量2万个,带动就业人员500人以上。

(二)建立健全馕产业行业标准

4.以创新为引领,加快馕及烘焙食品行业标准的制定。

指导行业主管部门、有关协会加快制定相关标准,包括馕坑、馕胚建设标准,包括食材原料、生产模具、大小重量、工艺流程、品质要求、指导价格等标准,形成规范统一的馕产品行业标准,加大推广应用。

(三)加快壮大馕产业市场主体

5.强化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对馕产品、烘焙食品加工龙头企业从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实行重点扶持。

支持本地食品加工企业从事馕生产加工与销售。整合提升传统模式,发展“馕门店连锁”“清洁环保馕箱”,以“合作社+个体户”的方式提高馕产业集约化水平。

(四)推进馕产业全产业链发展

旅游产品品牌推广 昌吉州加快推进馕产业高质量发展

6.推进馕产业与现代农业、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

加强原料生产基地建设,建立规模化标准化小麦生产基地,创建绿色标准化原料基地,积极开发适宜馕加工的专用面粉,提高面粉研磨品质,积极引进机械装备制造、配送服务等上下游产业项目,逐步形成小麦种植、流配送等全链条一体化发展。

(五)实施馕产业品牌发展战略

7.打造昌吉地域公共品牌

深挖昌吉地域文化,突出特色馕文化,培育具有昌吉地域文化特色的经济生态品牌,集中力量打好“昌吉馕”区域公用品牌。推进统一商标、统一品牌、统一标准,提高馕产业地域品牌知名度。

8.发展各具特色的县市企业品牌

引导企业强化品牌意识,抓品牌、创品牌,把品牌建设贯穿于原料基地建设、产品生产及包装售后等各个环节,推动馕产业由“松散化、个体化”经营向“标准化、品牌化”发展转变。

9.以信息化助力品牌建设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大数据、5G技术对馕、烘焙加工企业进行改造升级,探索馕产业溯源和信息化建设,支持传统的燃煤烤馕转变为清洁智能电烤馕,建设标准化移动烤馕箱,实现“无碳化”制作。

主动适应消费升级需求,应用信息化智能系统提供无接触新型消费模式,从源头采购到规模化生产线、从仓储物流到整合营销平台,形成信息化、智能化的质量安全体系,助力馕产业品牌建设。

(六)推进馕产业示范建设工作

10.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实施州级和县(市)级馕产业示范基地、示范企业建设工作。

加强以“打馕乡、打馕村、打馕街”为载体的馕产业基地建设,提升馕产业集聚度。

(七)打造多元化的产品营销体系

11.织好馕“走出去”营销网。

建立疆内疆外馕产业营销网络,完善企业营销网,鼓励企业、合作社建立营销网点,支持馕营销企业与农产品电商产销联盟、外销网点合作开拓市场;建立援疆营销网,发挥福建省、山西省对口支援昌吉的优势,鼓励企业在福建、山西等地,设立馕、烘焙食品销售平台和直营店、连锁店等,并向内地省份延伸拓展;搭建企业“走出去”营销网,鼓励馕及烘焙食品企业积极“走出去”,主动对接我国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的境外企业,搭乘中欧班列把馕及烘焙食品销往中西亚及欧洲市场。

12.织好“馕+电商”网

通过与电商平台签约和入驻平台销售等方式,加强与京东、天猫、拼多多等平台的合作。利用移动APP电商平台和物流平台建设一批线上旗舰店、直销店,借助国内电商数据和流量服务,以及“智慧昌吉、直播昌吉、农产品电商产销联盟”等平台,将昌吉馕产业相关商品销往北京、上海、成都和福建等地。加强直播带货,孵化一批本地草根直播带货主播,促进网络品牌推介与销售。

13.织好“馕+旅游”网

加快馕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的融合,设立馕文化制作展示演艺体验区,使其成为展示、销售馕品的观光旅游园,开发符合旅游商品要求的特色馕品,并把馕品牌做为旅游宣传的重要内容进行推介,通过国内外的游客带动馕销往国内各地。

14.织好“馕+六进”网

“进机关”,以机关食堂为主要目标,采取定单采购、定时配送方式,开拓机关食堂工作餐市场;

“进社区”,重点以当地的直销店或社区便民店为目标,开拓周边城市社区市场;

“进学校”,以全州学校营养餐和大中专院校学生食堂为目标,定制学生专供营养馕和食堂专用馕,开拓学生餐市场;

“进工厂”,以本地和周边大型企业职工食堂为目标,长期订单供应,开拓企业食堂市场;

“进超市”,以连锁超市为目标,建立直采直供关系,借助超市流通渠道开拓疆内外市场;

“进机场”,以航空配餐需求为目标,开发对应馕品,开拓疆内机场市场。

15.织好“馕+会展节庆”网

组织馕、烘焙加工企业参加“西洽会、厦洽会、亚欧博览会”等国内大型展洽会,积极开展推介、展销、招商活动;结合丝绸之路巡回美食节系列活动、昌吉美食文化节、种交会、科洽会、农民丰收节以及县市其他节庆活动,举办馕推介展示展销等活动,在各种农产品、食品展销会、对接会设立馕品直销专区,展示和销售各类馕品,借助大型活动的辐射作用带动馕、烘焙食品营销。

(八)讲好馕文化故事

16.重点讲好昌吉州馕文化故事

组织开展对昌吉州馕历史、文化、传承、发展演变等文化内容的挖掘整理,重点围绕历史故事、文化典故、民间传说、风土民情,以及民族交流交融的故事等,积极开展馕饼面食文化交流活动,推动馕产业多元融合发展。

17.集中展示昌吉州特色馕文化

将特色馕文化纳入文化润疆工程,规划建设自治州馕文化展博馆,系统展示馕的历史、文化、传承、发展等文化内涵和元素。

在天山天池、江布拉克等景区和其他旅游集散地设立馕文化制作展示演艺体验区,让旅客感受馕文化的独特魅力。

保障措施

04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落实

成立自治州馕产业发展专项工作专班,完善各项工作机制,明确专班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建立联席会议机制,定期召开调度会,指导县市(园区)推动馕产业发展;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实现馕产业发展的原料供应、生产加工、销售流通、市场拓展、安全保障等工作的信息共享;建立评价考核机制,制定工作清单,各县市(园区)、专项组成员单位按照时间进度及要求,细化工作目标、具体措施,落实工作任务。制定自治州推进馕产业高质量发展考核办法,将工作完成情况纳入绩效考核和奖惩范围。

(二)加强政策支持,强化配套服务

研究制定自治州支持馕产业高质量发展扶持政策,全面优化整合项目、资金、人才、就业等资源,制定贷款、技改、运费等补贴支持政策。积极申请专项债等政策支持。加大资金投入,设立自治州馕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馕产业园区建设、品牌培育、产品研发、示范创建、营销网络建设、疆外市场开拓、技能培训、协会组织建设等工作。探索设立馕产业发展基金,推动馕产业做大做强。强化成本要素保障措施,从基础设施建设和土地、供水、供气、供电、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提供配套服务。引导自治州金融机构,为馕产业企业、食品加工产业提供融资支持。支持建立自治州馕产业、食品产业研发服务联盟,加大对主体企业及合作社的扶持力度,加强区域产业培育、市场资源配置、产品研发与公共品牌打造等市场资源联动运营的能力建设;充分发挥援疆优势,将促进馕产业发展纳入对口援疆重点工作,支持馕产业走向国内外市场;推动自治州馕产业发展协会建设,支持完善馕产业社会服务体系建设,动员引导全社会各界力量合力推进馕产业加快发展。

(三)加强技能培训,拓宽创业就业渠道

将馕产业从业人员培训纳入职业技能培训范围,建立打馕培训基地。加大对从事馕产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扩大专业技师队伍。加大对企业管理人员的营销培训、创业培训、食品安全生产及电子商务知识培训,提高管理水平。引导具有实践经验的馕产业从业者返乡创业,给予创业就业培训补贴。鼓励馕合作社、企业积极吸收高校毕业生、返乡青年、退伍军人、残疾人士等就业。

(四)加强宣传推介,提升馕产业美誉度

充分用好各级各类媒体平台和资源,在重要版面、时段、平台开设专栏专题,通过动态消息、系列综述、专题专访等形式,大力宣传自治州馕产业发展、品牌打造、文化内涵等,营造自治州馕产业大发展快发展浓厚舆论氛围。借助新媒体技术手段,充分用活微信、微博、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平台,积极开展网络直播、直播带货、产品展示等宣传推介活动,进一步扩大自治州馕产业影响力和美誉度。

现在最火的发帖平台

白酒新品牌如何推广 江小白香港开局 :树白酒新形象 连接香港Z世代

2023-10-29 16:02:30

现在最火的发帖平台

白酒新品牌如何推广 企业管理:“金六福”年关新品有失水准,白酒多品牌经营再入死胡同

2023-10-29 17:02:50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