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不停地更新换代,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传统的网络社区早已风光不再。
许多当年在国内红极一时的网站,都一个个倒下了。
前日,知名网络社区猫扑发布公告称,于2021年4月20日起正式关闭发帖功能。
“感谢您一直以来对本站关注和支持,为了防止垃圾信息泛滥,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本站将于2021年4月20日起正式关闭发帖功能,由此给您带来的影响,我们表示深深的歉意, 敬请谅解。”
虽然公告中并未提及关站,但关闭最核心的发帖功能,对于一个论坛来说,基本上就已经宣告了死亡。
经扩展迷搜索,如今猫扑网站上最近的发帖时间,普遍显示为一个月前。
作为一代人的青春回忆,猫扑宣布关闭发帖功能后,立刻引起了舆论热议。
不少网友直呼“爷青结”,还有人惋惜称,这是“主页时代的死亡”。
“当年还没有微博的时候,混迹的最多的就是猫扑,其次是西祠和天涯。”
知道猫扑、用过猫扑的人,基本算得上是“暴露年龄”。
如今提到猫扑这两个字,应该有不少网友会感到陌生。
很多00后、甚至90后的小伙伴们,可能从未曾接触过猫扑,所以很难想象那个属于它的辉煌时代。
论资历,猫扑可以说比虎扑、贴吧这些都要老得多,陪伴了几代互联网人的成长。
这个成立于1997年的中文网络社区,在国内宽带刚开始普及那几年,是网络文化风向标一样的存在。
那时候,网友提起“最有影响力的中文社区”是谁,第一时间就会想到猫扑。
最开始的猫扑,只是一个纯游戏社区网站。
后来年轻人越来越多地涌入,猫扑逐渐变成集了大杂烩、视频、娱乐、文学、汽车等内容为一体的综合性论坛。
很早之前,猫扑就拥有超过1亿的注册用户。
仅在2007年,猫扑和天涯两个社区就覆盖了国内将近一半的网络社区用户。
作为大陆地区影响力最大的中文论坛之一,猫扑见证了中国互联网行业从萌芽到如今繁荣的整个过程。
许多曾在国内疯狂流传的网络词汇、热门事件,都是从这里诞生的。
比如至今大家仍在常用的、用来表示大笑的“233”,起源地就是猫扑。
“233”这串数字其实并不是什么神秘代码,也没有像666一样有谐音的意思。
它就是来源于猫扑官方表情的第233号——一个捶地板狂笑的表情包。
现在,不少网友在网上发帖、发弹幕或聊天的时候都喜欢使用“233”来表示哈哈大笑。
还有诸如“YY”这一类网络流行用语,也都出自猫扑。
这一个个梗被沿用至今,足以见得猫扑当年的影响力。
在那个大家都还停留在QQ尬聊的时代,猫扑就造就了无数从草根走向网红的传奇,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芙蓉姐姐”、“奶茶妹妹”。
时间回到十几年前,“奶茶妹妹”这个名号远比京东响亮。
当年,还是高中时期的“奶茶妹妹”手捧奶茶的一张照片,被同学上传到网络之后,引起全网热议。
一名为“笔袋男”的猫扑网友还发帖表示,“哥散尽全部家当求此女”,并贴出一封求爱信。
猫扑网进入到Web2.0娱乐互动时代后,诞生了惩处罪恶的“人肉搜索”。
当时的猫扑甚至设置了专门的人肉搜索版块,网友们曾经通过它扒出过虐猫事件的当事人,获得媒体表扬。
当然,后来“人肉搜索”就逐渐变了味,甚至有些时候还成了网络暴力的帮凶。
可惜的是,2011年之后,由于各方面原因,猫扑开始走下坡路。
网页时代的论坛逐渐落寞,泛社交领域的微博、微信等不断走向成熟。
内忧外患下,猫扑高质量的帖子越来越少,用户大量流失,广告却越来越多。
相信很多人现在要不是看到这则公告,估计都已经快要忘记这个曾经火爆全网的存在了。
所谓盛极必衰,猫扑最终也没能躲过没落的命运,倒在了互联网的滚滚浪潮里。
至于猫扑论坛的兴衰经过和没落原因,背后有着许多影响因素,我们也不再过多去评判。
总之,互联网江湖就是这样,有人兴起就有人衰落。
当时代的车轮驶到微博微信的时代,BBS社区便如潮水般褪去,跟猫扑一样曾经风靡一时,现在销声匿迹的网站或APP也不在少数。
最后,我们也只能对猫扑说一句,江湖再见,感谢你曾经搭载过这么多人的青春。
本文为公众号【扩展迷】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