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说了,衡量品牌营销效果的维度包括“品牌知名度”“品牌好感度”、“品牌思想领导力”及“用户转化”。我这里将品牌营销的思路分成了4个阶段,每个阶段间相互衔接,刚好可以把这几个维度及其细化指标融入里面,整个流程下来就是一个完整的品牌营销项目。
阶段一:认识
都是白话词,这里就不过多赘述。简单的讲,进行品牌营销的的第一步就是先让目标受众认识我们。那么怎么让他们认识我们呢?这里就会涉及到一些品牌营销的工具。
常见的营销工具包括企业官网、产品画册、公司介绍PPT、企业宣传片等。有了这些基础的营销工具后,再把他们放到对应的营销渠道上,让目标客户能找到我们的信息,从而达到“认识”品牌的目的。
营销渠道就包括搜索引擎和线下的展会。搜索引擎里面又会涉及到具体的推广方法和技巧,比如竟价广告、信息流广告和SEO优化。
阶段二:认知
相较于前面的“认识”阶段,到了这个阶段目标人群对品牌是已经有了基础的印象,但仅仅是停留在印象上。在这个信息过载的时代,用户的注意力是非常稀缺的,我们必须不断地去提高品牌与用户的触达率,为用户将品牌由陌生转变为熟悉的过程提速。
新媒体就是个不错的营销渠道。
各种手机APP层出不穷,加剧了信息过载的现象,即使信息量大,但大家又不舍得错过其中的优的信息。所以习惯性每个平台都短暂地进行“到此一游”的动作,这个动作在公众号、头条号、网易号、抖音号、视频号、B站等新媒体平台上尤期明显。
所以,新媒体平台是个低成本且可以高效触达潜在目标客群的营销渠道,而且有利于沉淀品牌粉丝,打造品牌IP形象,值得企业深度布局。
阶段三:认可
前面两个阶段都是品牌在“自我介绍”,用自己的嘴(渠道)跟目标受众介绍自己。到了这个阶段我们就需要通过别人的嘴(渠道)来介绍自己,这个就是背书的价值和力量。
想要让一个陌生人认识自己可以有2种方式,一个是自己说,另一个是别人帮你说。自己说多少还是会让对方持着保守态度,会怀疑信息里含有水份,自卖自夸,那么双方之间的连接还是没有取得足够的信任度。
但是,换成别人来说效果就实在是好太多了,尤其是具有一定地位或权威性的人物。我们经常聊天都会讲“我有个朋友XXX”,不就是想榜下别人的大腿嘛,通过别人的成绩来彰显自己的圈层优越感。所以,这里我们就直接把这个“朋友”给找来,让他来给我们讲几句,这个效果比我们自说自话好100倍,这个就是品牌背书,背后的本质也是品牌的力量。
这时,我们就可以直接去找第三方平台进行合作,通过这些在某个领域内有一定影响力的平台或KOL来帮我们发声。比如图上讲到的百科建设、新闻媒体平台、问答平台等 。
阶段四:认同
前面都是在做工具制作、内容输出、渠道拓展的工具,现在就要开始进入成果转化的阶段。
其实这个阶段里主要执行层的工作都已经在前面几个阶段完成了,现在这个阶段更多做的是一些数据监测及优化调整的工作。
比如有一个提升“社交媒体粉丝数量”的指标,在相关内容正式对外前我们就得把这个指标的实现路径给考虑在内。比如我们在输出内容的时候应该用什么样的话术引导用户关注我们?这块的内容用文字好还是图片好?这里面就会涉及到许多具体的细节问题需要我们去考虑。
客户愿意跟一家企业达成合作,并不是从单一层面进行考虑,尤其是面向B端的项目。他必须是经过综合性的、全方位的考量。前面讲的这些全都是站在企业外部角度进行营销的布局,但这还不够,企业内部的流程效率、管理制作、响应速度、品牌控制等都跟客户是否“认同”品牌紧密相连。
小结一下:
对于市场部来讲,做好市场前端的工作是职责范围内的主要工作。但是企业后端的状况是直接影响前端效果的,前后两端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所以市场部还担任着跨部门协作的重任。现实情况是市场部的权限非常有限,这就需要企业领导人重视这块工作,应当给予市场部门更多的支持和权限,而不是只会一味地向市场部门索要结果。
暂时先写这么多,如有其它疑问欢迎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