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别二维码,VR看园区
一、尚8品牌的由来
1997年前后,尚8公司团队在北京朝阳区光华路改造汽车厂房及仓库,为艺术工作者提供创作工作室,尚8创始人薛运达曾表示,“最开始是为自己和朋友找创作的场地”,此后的10年,他也一直关注文创园区相关的领域。2007年,尚8团队了解到位于北京建国门外郎家园8号的北京市电线电缆厂周边高楼林立,包括国贸、央视新台址等,区位条件优越,但这个工厂的生产线正在萎缩,濒临搬迁;而在CBD夹缝中生存的工厂了解到尚8的产业有意入驻后,双方一拍即合,工厂将原来的职工浴室、车库、制塑车间等2万多平方米,租给了尚8。
尚8北京设计园区一角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刘园香/摄
2007年薛运达开始运用其积累的经验,探索将旧工厂变身为创意产业园,创建了“尚8”品牌的第一个项目——尚8创意产业园,其数字“8”取自项目的发源地——郎家园8号。由于此前有早期市场和客户的积累,加之尚8创意产业园地理位置、空间设计、租金性价比等特点,电缆厂项目很快就吸引了创意人和创意企业的关注和入驻,2万平方米的厂房很快便无法满足客户的需求。与政府为运营主体的文化创意产业园相比,作为一家民营园区,尚8在2007年之前都是自主发展,在文化创意产业逐渐受到国家重视、尚8发展也逐渐成熟以后,开始在政府引导下自下而上发展。尚8文化集团联合创始人余博曾表示“我们在2008年的时候,想到了拓展。”但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北京对城区的建筑施工、改造等有严格限制,再加上后来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所以直到2010年,尚8才开始在北京市陆续启动多个连锁的文创产业园区项目,谋求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尚8模式”经营之道
1.连锁经营助力空间再生
截至目前,尚8已经成功构建起“尚8”连锁品牌,打造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系列化”概念。薛运达曾说:“连锁经营是尚8的一大亮点,迅速提升了尚8品牌的影响力。在连锁发展过程中,我们一开始就着眼高端品牌化发展,就像保护我们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尚8品牌,制定了严格的门槛和规范,对入驻园区的企业进行严格筛选。”
园区相关工作人员告诉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尚8已经在北京打造运营项目21个,累计拥有超过50万平米的园区规模,涉足9大文创产业领域,孵化投资企业超过50家,入驻企业超过500家中小型文创企业,园区员工超过20000名。”
尚8里文创园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刘园香/摄
正所谓“龙生九子,各有不同”,尚8的众多园区项目各有特色。园区项目定位方面。尚8已经形成主打“广告”的“尚8国际广告园”、主打“音乐”的“尚8国际音乐产业园”,主打“孵化”的“尚8东区孵化园”等多产业园区布局。
数据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刘园香制图
地域分布方面。既有位于北京市中心的,也有位于四环外的;整体而言,位于朝阳区的园区居多。
尚8北京部分园区分布情况 来自尚8集团介绍截图
建筑来源方面。尚8文创园改造前有老旧厂房、学校旧址、老写字楼、低效存量物业,也有全新改造的新建楼盘,还有具有文化底蕴的古建筑。如,尚8望京人文园原址为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尚8里文创园为全新改造的中式复古风格建筑,艺术8原为中法大学原址。北京环卫集团与尚8集团密切合作,将旧办公楼改造成文化创意产业园,现在,焕然一新的“尚8京环双创园”已经成为北京环卫集团老国企转型成功的标杆。位于西大望路的北京化工机械厂,因为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需要,将部分厂区已经于2017年3月出租给尚8,目前园区已有企业入驻。尚8文化集团总经理史劲松曾表示:“尚8像以往那样,要先把空间形态打造好,再进行出租,这里装修改造投资约1000万元,尽可能做出有意思、有文创感的空间,不仅能使出租价格更高一些,也是为了维护尚8的品牌形象。”
规划整齐的尚8园区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刘园香/摄
据悉,尚8选择工业遗存作为资源作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载体,主要看中三个方面:第一,原本处于城市边缘的工业区,随着城市化进程已经占领了城市的中心位置,有利于创意阶层对接主流文化;第二,老工业遗产的建筑空间具有浓厚的历史感与独特的生态环境,适合自由与创新的文化群体发展;第三,工业遗存的独特形态,与今天的摩天大厦遍布、蜂窝蚁居的城市格局相比,更易于构建“以人为本”、提升城市文化形象的和谐空间。
尚8园区内一处未改造的厂房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刘园香/摄
尚8通过引入相关文创产业,使得这些或老旧或闲置园区的空间得以焕发新的生机。同时,尚8的连锁经营模式,通过不同地域的选择、不同主题概念的打造,也为各种类型的文创团队提供更多选择。
2.围绕中小微文创企业 打造孵化器
一直以来,尚8致力于围绕中小微文创企业发挥“孵化器”的作用。其中,“+86”成立于2009年,最早是三个清华毕业生在尚8园区的工作室,主要设计居家用品,尚8参与对其直接投资,现在“+86”已经成为国内知名设计师的产品展销平台,拥有“+86 798店”、“+86博物馆”等布局。2016年6月16日,由北京尚8文化集团投资的举贤网上市,成为第一家新三板挂牌上市的招聘企业。此外,2016年,“尚8文化众创空间”入选北京市第三批众创空间。尚8文化众创空间为文创领域的创业团队打造创业孵化培育平台,用专业的资本对接与运营服务,为从事文创产业的创业者提供一站式创业服务。
截至目前,尚8已经孵化投资的企业超过50家,类似“+86”和举贤网的一批文创企业得到了尚8从基础物业到融资服务的帮扶,尚8也成为众多文创企业孵化和成长的基地。
尚8北京设计园区内部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刘园香/摄
3.打造多产业生态 延长员工在园时间
文创产业园区的发展得益于文创企业集聚后,完整顺畅的纵向产业链与横向多元化的交流网络构筑出的集聚效应。尚8文化集团联合创始人余博曾表示:“文化创意产业和国民经济的其他领域一样,只有做强产业链条,才能形成核心竞争力。彼此支撑才能良性循环。生硬地集聚单一业态,会越做越窄。”
按照这一想法,尚8致力于产业链条的上下游整合,对与文化创意产业领域相关的办公、服务、消费、体验等环节进行资源整合,提升园区的集聚力。如,尚8国际广告园不仅有广告公司,而且有与之匹配的摄影、后期制作、公关发布等上下游产业。
此外,尚8相关负责人告诉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原来产业园区以办公为主,现在希望能够拉长员工呆在园区的时间,于是在配套方面引入健身、早点等。现在晚上六点半的健身活动爆满,健身完了还有读书会、观影等活动。不止在园区工作,生活也在这里,把在园时间拉长,大家和园区密切程度也越来越高。”一位园区企业的工作人员告诉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她对园区齐全的服务项目和设施比较满意,“每天上下班,与其堵在路上,还不如在园区健身”。
尚8一园区内的运动设施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刘园香/摄
4.不止二房东 产业模式不断升级
据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目前,尚8各个园区在运营时形成了独特的发展模式。其中比较主要的运营模式包括:一是传统的二房东模式。把厂房整体租过来,经过二次改造后再装内容、引驻企业,企业是园区的“租户”。二是委托运营模式。一些厂方将土地进行改造升级,请尚8帮忙运营,对租金进行分成。三是成立合资公司模式。如,尚8和北京文化创新工场、京仪集团三家共同出资组建混合所有制公司–北京市文化创新工场京仪尚巴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运营位于北京东皇城根北街甲20号(原中法大学)的文创园项目。
尚8相关负责人对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表示,现在市场上仍有不少园区单纯做二房东,但是在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必须要加入更多的东西,纯粹二房东难以有长远发展,于是尚8一直在进行产业模式的升级:1.0模式,园区和企业是“房东”与“租户”的关系,园区作为传统物业型服务平台存在。2.0模式,尚8园区运营方为入园企业提供软硬件相结合的综合服务,园区成为产业服务平台。3.0模式,尚8通过对各园区产业资源高度、有效整合,实现产业间实现融合发展;以合作、共赢的理念,打造基于产业链发展为核心的创新生态圈,园区成为公共协作创新平台。从1.0模式到3.0模式,尚8不再是简单地把租来的厂区简单包装后的分租出去,而是致力于构筑一个服务人性化、多元化、专业化的园区生态系统。
尚8剧场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刘园香/摄
5.创新园区企业服务方式
目前,国内文创园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其中也不乏精准定位的园区,但是如果缺乏专业和规范化的服务,园区面临“留不住”企业的难题。尚8工作人员表示:“如果园区的运营和服务做不好,就要面临辛辛苦苦招来的商,待一段时间就走了,退租是很可惜的。”为破解这个难题,尚8不断在服务上下功夫。除了基础物业等服务,尚8更致力于为园区企业提供品牌推广、人才培养、投融资服务等增值服务和特色服务。
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刘园香制图
此外,工作人员告诉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企业一旦入驻尚8,便可以享受园区企业’服务包’,包括办公室、会议室、logo墙、前台等装修、人力资源、法务等之类的服务。这个’服务包’不强求企业必须使用,但是企业会发现不用再自己找设计师、找工程改水电等,省时省力。”
三、尚8发展面临的挑战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尽管尚8已经成为北京乃至全国影响力较大的文创园区品牌之一,但发展中仍面临少不少挑战。
1.竞争压力日益增大
据了解,目前北京市已腾退老旧厂房240余个,七成已腾退老旧厂房将转型文化空间,未来将会有大量文创园区空间得到释放,市场竞争会越来越激烈。除了同行业竞争,伴随“城市更新、存量改造”的发展浪潮,“商改办”、“酒改办”趋势走俏,北京写字楼市场格局不断变化。在此背景下,“怎么才能保证文创园的出租率是核心”,一位尚8工作人员如是说。